2024年中國造林種草767萬公頃 本報北京3月13日電(記者李曉晴)記者近日從國家林草局獲悉:《2024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完成營造林444.6萬公頃,種草改良322.4萬公頃,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超25%,森林蓄積量超200億立方米。全年林草產業總產值達到10.17萬億元,同比增長9.6%,森林食物產量超2億噸,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農產品。
“期待與中國共同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巴西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公司全球對外事務董事總經理盧西亞娜·布魯姆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專訪時表示,作為半個多世紀的合作伙伴,淡水河谷公司長期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和中國市場發展機遇,期待與中國共同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今年2月,布魯姆赴華訪問,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能源結構調整持續推進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小南溝鄉華能慶陽600萬千瓦風光綜合新能源示范項目一處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攝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持續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培育發展能源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等原則性目標任務,並明確今年全國發電總裝機達到36億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2億千瓦以上。
怒江福貢縣發現貢山棕櫚新群落 近日,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上帕河谷的懸崖峭壁上首次發現雲南極小種群保護物種——貢山棕櫚(拉丁學名Trachycarpus princeps)群落。這一發現更新了該物種的分布范圍,更為其保護生物學研究提供了關鍵數據。
鄉村全面振興的“大哉問”(俠客島·兩會觀察) 開年以來,鄉村全面振興的話題就一直備受關注——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2月,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繼續聚焦“三農”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樣提到“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靠誰振興鄉村? 這個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豐都縣委書記張國忠一直在思考。豐都是傳統農業縣,他認為,這是擺在每一位基層工作者面前的“大哉問”。
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首批核証自願減排量完成登記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阮煜琳)據中國生態環境部6日消息,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以下簡稱“自願碳市場”)首批核証自願減排量(CCER)當天完成登記。這是中國自願碳市場建設取得的重要實質進展,對推動和激勵中國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參與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累計春灌面積已達2600余萬畝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當前,我國正由南往北陸續進入春耕備耕和冬小麥返青生長階段。記者4日從水利部了解到,目前,全國累計灌溉面積已達2600余萬畝,其中已開灌大中型灌區428處,灌溉面積2400余萬畝。
中國旗艦物種種群數量持續增長 本報北京3月3日電(記者嚴冰)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記者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來,中國不斷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增加資金投入,統籌推進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旗艦物種種群數量持續保持增長態勢,棲息繁衍環境穩步改善。
我國110個大型引調水工程推行河湖長制 記者3月3日從水利部了解到,8年多來,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國七大流域全部建立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機制,南水北調、引江濟淮等110個大型引調水工程推行河湖長制。
《中國氣候公報(2024年)》發布 本報北京3月2日電 (記者李紅梅)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候公報(2024年)》(以下簡稱《公報》)正式發布。《公報》指出,2024年,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全國平均氣溫10.9攝氏度,為1951年以來歷史最高,全國平均降水量為697.7毫米,比常年偏多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