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發布2024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本報昆明6月9日電 (記者張馳)雲南近日發布的《2024年雲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4年雲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1%,水環境質量總體穩定,高原湖泊水質趨穩向好,生物多樣性持續得到保障。 據介紹,2024年,雲南納入國家考核的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93.6%,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斷面水質100%達標。
寧夏六盤山“山水工程”完成生態修復面積超百萬畝 本報銀川6月9日電 (記者秦瑞杰)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月亮山西部祖厲河源頭水源涵養林建設項目現場,新栽的雲杉、油鬆長勢良好。作為黃河流域六盤山生態功能區(寧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下簡稱六盤山“山水工程”)的子項目,這片區域通過補植改造、撫育管護等措施,修復低效水源涵養林7893.6畝。
構建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環境(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5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2024年中國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公報》等發布,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去年首次突破10萬億元。近年來,我國統籌安排海洋開發利用活動,推動海洋事業發展,構建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環境。
“海”和“洋”有何不同?(把自然講給你聽) “海”一般與陸地相連,面積往往在百萬平方公裡量級以下﹔“洋”的面積更大,其中心部位到陸地距離更遠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在許多人印象中,“海洋”是一個詞語,但實際上,“海”與“洋”既有關聯又有不同。
我國已發布9項產品碳足跡國家標准 本報北京6月8日電 (記者劉溫馨)記者從2025年全國有色金屬“雙碳”大會上獲悉:截至目前,我國已發布9項產品碳足跡國家標准,涉及畜產品、電解鋁、化學纖維、塑料制品等。 其中,《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 電解鋁》為首個工業領域產品碳足跡國家標准,明確了核算邊界、核算方法、發布形式、數據質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
四部門:將對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重大非法採砂案件開展挂牌督辦 人民網北京6月6日電 (記者王仁宏)近日,水利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黃河流域非法採砂打擊整治。通知明確,建立重大違法案件挂牌督辦機制,對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重大案件,將聯合開展挂牌督辦。
數說生態美 共賞美麗中國新畫卷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今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4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安全形勢保持穩定,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4年超過90%。“美麗中國我先行”,在2025年六五環境日到來之際,讓我們通過9組海報,一覽我國生態文明建
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 本報北京6月3日電 (記者寇江澤)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近日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對生態文化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系統部署。 意見從加強生態文化研究傳承、強化生態文化傳播推廣、推動生態文化轉化利用3個方面明確了生態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沙漠深處“長”出新業態(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十幾年, 300余萬人次參與,種下林木2.6億棵,建成了包括46萬畝防護林在內的117.6萬畝防沙治沙工程……經過不懈努力,新疆麥蓋提縣通過治理、保護、開發沙漠,將沙漠旅游發展為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 “小時候,我的夢想就是離開麥蓋提,遠離塔克拉瑪干。
第三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部進駐 本報北京5月29日電 (記者寇江澤)28日,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內蒙古自治區動員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第三輪第四批8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全部實現督察進駐。
瀕危植物為何常見?(把自然講給你聽) 紅豆杉、銀杏、水杉……生活中常見的瀕危植物,是人工繁育而得。擁有了較大的人工種群,並不意味著植物不再“瀕危” 剛剛過去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多項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公布。
《2024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24年,青海全方位推進各項重點舉措落實落細,生態環境質量穩固改善,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建昱2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寧波鎮海:石化區裡飛出“生態白鷺” 近日,在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寧波主題活動現場,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石化區白鷺園”案例從眾多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寧波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這一成果不僅展現了工業與生態共生的可能性,也為石化行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新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