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查處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1.23萬起 本報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潘俊強)24日,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執法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年,全市查處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1.23萬起,對主觀惡意大或污染環境的嚴重違法行為堅決打擊,對未造成危害后果並及時改正的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處罰,引導企業自覺守法。去年全市辦理輕微違法不予處罰的案件637起。
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超九成 本報北京3月24日電(記者寇江澤)生態環境部24日公布今年2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4%﹔PM10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9%﹔臭氧平均濃度為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0.1%,同比上升8.3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0.8%,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
攜手共育濕地新生命(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近日,天津七裡海濕地自然保護區從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進58頭麋鹿,上演了一場“遷居”保護的生動實踐。近年來,隨著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七裡海濕地的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更加適合麋鹿的繁衍生息,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也愈發豐富。
我國首個系統性產品碳標識認証制度文件發布 本報北京3月23日電 (記者林麗鸝)國家認証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近日正式發布《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証通用實施規則(試行)》(以下簡稱《通用實施規則》)和中國產品碳足跡標識,這是我國首個系統性產品碳標識認証制度文件。該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構建全國統一的產品碳標識認証制度工作取得關鍵突破。
北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傳月啟動 本報北京3月23日電 (施芳、楊曉慧)22日,2025年北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傳月在頤和園“科普學堂”啟動。此次宣傳月以“春醒萬物 多彩生態”為主題,將持續至5月下旬,舉辦130余場次主題科普活動。
綜合施策促民營經濟綠色發展 近日,浙江省寧波市生態環境局寧海分局執法人員通過在線調取監控數據、排污許可信息、E企管平台信息等,對正面清單中的多家企業以非現場方式開展“遠距離”監管,查看企業生產治污情況及廠外環境。“過去,執法人員每年要多次到企業現場進行環保設施排查。
寧夏推出綠色發展新名片“塞上綠電”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迎霞)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深入推進,3月14日,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寧夏回族自治區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標志性品牌“塞上綠電”。 在北地750千伏變電站、寧東200萬千瓦復合光伏基地,波光粼粼的光伏板在陽光下閃爍著藍色光芒,仿佛一片能源的海洋。
國網首張電工裝備拆解回收碳足跡証書“誕生” 科技日報訊 (記者金鳳)電力廢舊線纜的運輸、拆解以及線纜中可回收物的運輸會產生多少碳排放,如今有了參考依據。記者日前從國網徐州供電公司獲悉,第三方認証機構近日對1噸廢舊線纜拆解過程的碳排放進行監測,最終統計出每功能單位產品的碳排放量,並出具了碳足跡核查聲明。
五部門部署加快建立綠色能源消費促進機制 據新華社北京電(記者魏玉坤)記者18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証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從市場供給、消費需求、交易機制、應用場景、綠証走出去等方面提出17條可操作可落地的具體措施。
老撾多舉措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近日,老撾國家災害管理委員會發布統計數據,2024年老撾發生至少69起自然災害,包括風暴、火災、雷擊、洪水、山體滑坡、干旱和地震等,給當地人民生命財產及基礎設施造成較大損失。老撾政府表示,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正呈增加趨勢,老撾將繼續採取舉措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從垃圾袋看產業創新(評論員觀察) 深耕技術創新,用好技術賦能,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還能提高產品品質和性能,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前幾天,在家裡打掃衛生,換垃圾袋時,不小心將一個新袋子撕破了。想著多買點備用,便打開購物軟件一搜,商品描述裡的關鍵詞引起我的注意:“免撕”“可抽取”“一拉即收”“不臟手”……一個個賣點,精准匹配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