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寧波鎮海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收官

2025年06月10日08:47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寧波鎮海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收官

近日,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歷時三年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順利收官,全區共記錄野生動植物2448種,其中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物種43種,黑嘴鷗、桃花水母等“稀客”頻繁現身,白花草木樨等新記錄填補區域空白。這份“生態家底”不僅為保護行動提供科學支撐,更折射出鎮海從工業重鎮向生態之城的轉型決心。

生態答卷:黑嘴鷗越冬群破千隻,桃花水母現身水庫

調查顯示,鎮海區維管植物達921種,鳥類209種,水生生物403種,多項數據刷新紀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嘴鷗在杭州灣南岸越冬種群規模突破兩千隻,創浙江省觀測新高﹔九龍湖石英坎水庫首次發現桃花水母,其存在印証了優異的水質﹔白花草木樨作為寧波市新記錄植物被發現,其清熱解毒功效為醫藥研究開辟新路徑。

“物種多樣性是生態健康的晴雨表,黑嘴鷗選擇這裡越冬,說明濕地修復真正見了效。”浙江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施建慶說。

黑嘴鷗。施建慶 攝

白花草木樨。項巾娑 攝

生命接力:警民聯動守護“渦輪增鴨”,紅隼重返藍天

生態改善的背后,是一場場溫情救助,2023年6月,市民吳先生發現受傷的“渦輪增鴨”小 后報警,民警深夜護送其至救助站﹔2024年7月,一隻翅膀折斷的紅隼經救治后成功放飛,同期杭州灣觀測到12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024年10月,遷徙中撞擊玻璃的丘鷸獲救,休養后重返自然。

為守護這片生機,鎮海區拆除危害鳥類的“奪命網”百余處,建成白鷺園、九龍湖濕地公園等棲息地,並啟動灘涂生物常態化監測。“每隻鳥的回歸,都是對生態修復的投票。”一位巡護志願者感慨道。

全民共治:慢直播架起“雲窗口”,市民成生態“哨兵”

生物多樣性保護正從政府主導轉向全民共治,“白鷺全球慢直播”24小時呈現濕地實況,累計觀看量破千萬,海外網友留言“這是中國的生態名片”﹔高女士發現桃花水母后及時上報,觀鳥愛好者組建志願巡護隊常年記錄候鳥動態,民間“生態哨兵”活躍助力生態保護﹔九龍湖濕地年均舉辦50場生態課堂,孩子們在專家帶領下辨識植物、觀測鳥類,種下環保種子。

寧波市生態環境局鎮海分局持續呼吁市民“發現受傷野生動物及時聯系專業機構”,形成全民共治合力。

久住粉褶蕈。劉南億 攝

拉步甲。張媛 攝

未來圖景:山海廊道串聯棲息地,生態旅游賦能鄉村

隨著生物多樣性本底圖譜的完成,鎮海生態保護邁入新階段,以九龍湖濕地、杭州灣灘涂為核心,構建“山海生態廊道”,串聯森林與濱海濕地,保障物種遷徙連續性﹔依托數據建立長期跟蹤機制,聯合科研機構開展技術攻關,重點監測灘涂、森林等生態系統的物種分布﹔整合濕地資源開發觀鳥與自然教育旅游,常態化開展生態課堂與夏令營,探索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協同路徑。

“這份圖譜不僅是生態保護的‘指南針’,更是綠色發展的‘路線圖’。”寧波市生態環境局鎮海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嚴格依據本底調查數據,科學制定保護策略,確保生態效益與經濟社會效益雙贏,“我們一定認真寫好人與自然共生的答案。”(邱晨)

(責編:楊虞波羅、李楠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