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全面打響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本報呼和浩特9月5日電 (記者張棖)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內蒙古全面打響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以加大防風固沙、減少黃河輸沙量為主攻重點,全面實施區域性系統治理項目,進一步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據介紹,內蒙古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片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抓好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綜合治理,實施陰山北麓、河套平原生態綜合治理,推進騰格裡—烏蘭布和沙漠、賀蘭山西麓沙化土地綜合治理。
我國積極培育優良菌草品種 本報北京9月5日電 (記者董絲雨)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我國將積極探索通過基因編輯、基因重組等高科技手段,培育適應荒漠化生態修復治理的菌草品種,真正發揮菌草耐高溫、光合效率高、生物量大等優勢,降低年年種植的成本和對土壤沙化造成的潛在風險。同時要順應自然規律,算好生態賬和經濟賬,揚長避短、因地制宜,推動菌草產業高質量發展,讓菌草成為造福百姓的“幸福草”。
去年非常規水源利用量佔全國供水總量2.9% 本報北京9月5日電 (記者王浩)據最新發布的《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淡化水、礦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量進一步增加,達到175.8億立方米,較2021年提高37.5億立方米,非常規水源利用量已佔全國供水總量的2.9%。近年來,水利部持續加大非常規水源利用力度,將省級行政區非常規水源最低利用量納入“十四五”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進行考核,著力擴大非常規水源利用領域和規模,在29個省份的78個城市開展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
讓鹽鹼地上開出油菜花(美麗中國·關注鹽鹼地治理⑧) 核心閱讀 年過八旬、與油菜打交道60多年,“油菜院士”傅廷棟帶領團隊育成80多個油菜品種,為油菜耐鹽鹼種植推廣奠定品種基礎,為不同地區提供鹽鹼地修復和改良方法。如今,他仍不停歇,帶領團隊為鹽鹼地治理貢獻力量。
我國紅樹林面積增至43.8萬畝 本報北京9月4日電 (記者寇江澤)記者日前從生態環境部獲悉:根據2022年度最新調查數據,我國紅樹林面積增長至43.8萬畝,較本世紀初增加了約10.8萬畝,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陸交錯區生產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在淨化水質、防風消浪、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吐魯番做活了“水”文章 【沿著河湖看新疆】 ◎本報記者 朱 彤 吐魯番是中國最干旱的地區,在這裡,水顯得彌足珍貴。 日前,科技日報記者隨“四季看新疆”之“沿著河湖看新疆”主題採訪活動來到素有“火爐”之稱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