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國家自主貢獻”彰顯中國擔當

2015年07月02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需要國際社會所有成員各盡所能、攜手合作,特別是發達國家少一點推諉塞責,多一點真誠擔當,少一點零和博弈,多一點務實合作

6月30日,中國發表《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國家自主貢獻”是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的要求,由各國自主提出的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計劃。年底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將在匯集各國“貢獻”的基礎上,對2020年后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作出進一步的制度設計和安排。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已成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中國就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提出實事求是、全面有力的“國家自主貢獻”,既是向國際社會作出新的政策宣示和行動承諾,也是為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交出的一份優秀答卷。

中國“貢獻”內容充實,重在落實。中國提出,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早日實現。這些都是“站得住”“叫得響”的硬指標。行動目標兼顧減緩和適應,涵蓋控制排放、發展清潔能源、植樹造林等多領域。中國還明確提出從當前到2020年、2030年及以后的行動路線圖,為落實“貢獻”目標規劃了詳細的政策措施和實施路徑。

中國“貢獻”嚴肅合理,彰顯責任。中國提出的碳排放強度和峰值年等目標經過嚴謹的研究論証,是基於國情和發展水平提出的最大力度努力目標。中國提出這些目標既不附設任何條件,也不准備跟其他方就行動力度相互攀比、討價還價,體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言必信、行必果的負責任態度。

中國“貢獻”胸懷全局,著眼長遠。中國的行動目標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戰略舉措,是立足自身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中國提出低碳發展實施路徑,對本國和國際社會探索未來發展新模式都意義重大。中國還針對正在進行的氣候變化新協議談判提出明確主張,要求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強調平衡處理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等各要素,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的國際氣候治理體系貢獻了中國智慧。

在“全球共此涼熱”的今天,實現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雙贏成為“地球村”所有成員的共同追求,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成為全人類的共同事業。壘土搭台,行穩至遠。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需要國際社會所有成員各盡所能、攜手合作,特別是發達國家少一點推諉塞責,多一點真誠擔當,少一點零和博弈,多一點務實合作。在年底巴黎大會按時達成全面、平衡、有力度的氣候變化新協議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望。各方應信守承諾,切實行動,求同化異,共同推動巴黎大會取得積極成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責編:蔣琪、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