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發展生態文明的中國優勢

小約翰·柯布
2015年08月21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選擇直接進入生態文明,必將帶給中國一個千載難逢的偉大機會

過去幾十年,世界范圍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討論從未間斷,且看法不一。西方國家在生態文明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早,也提出不少理念,但遺憾的是,這些理念都未能向社會廣泛傳播,更未付諸實踐﹔中國則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至國家戰略和基本國策的高度。可見,比起歐美國家,中國實現生態文明的前景更令人樂觀。

上世紀60年代末,我開始注意到美國和西方世界的生態危機,並把生態危機研究放在過程哲學的指導下進行。過程哲學認為世界存在的本源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而是事物演化的過程,強調以動態過程和有機整體的角度來看世界。這與中國幾千年文明中所倡導的天人合一、陰陽互動的哲學思想不謀而合。過程哲學的當代創始人懷特海在他的名著《過程與實在》中明確指出,自己的過程哲學在思想脈絡上更接近中國哲學。中華文明是一種根基深厚的成熟文明,而且它在根本上就與生態文明息息相通。

過程哲學一直嘗試將生態與文明兩個詞聯系起來,但最終還是中國人將兩者結合,創造出“生態文明”一詞。人類不僅需要在人際關系中生存,在一個大生態背景下,也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我認為,生態文明一詞很好地反映出這樣的思想。

毋庸置疑,西方尤其是美國所奉行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正在給全球生態造成惡果。一方面,現代化強調個人至上,崇拜消費,認為“幸福生活”就是佔有財產和擴大消費,導致整個工業化社會的金錢崇拜﹔另一方面,建立在殖民和掠奪基礎上的西方式現代化導致資源過度開採、自然環境惡化。客觀地審視人類今天所處的境況,就會發現,生態危機正在一步步逼近。

美國人已經錯失了從前現代農業文明直接進入生態文明的機會。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美國所做的許多事情都是錯誤的,中國今天絕不應該重蹈覆轍。可喜的是,中國政府和理論工作者們已經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國也意識到僅以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經濟發展有誤導性,轉而尋求更科學的衡量標准,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事實上,中國具有發展生態文明的天然優勢,因為中國大多數農民在村子裡仍然從事著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這些小型的、多樣化的家庭農場最能解決未來人類食品安全問題,同時也是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穩定的根基所在。中國當前的農業決策和關於農村發展的決定,將關乎成千上萬中國人的命運,甚至影響世界未來的走向。

此外,在政治文化上,中國同樣具有優勢。因為中國的政治與西方不同,是一種共同體治理結構,能夠集中力量推行政策。

總之,選擇直接進入生態文明,必將帶給中國一個千載難逢的偉大機會。

(作者系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中美現代發展研究院院長)

(責編:蔣琪、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