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鶴聚烏蒙大山包(美麗中國·尋找最美鄉村)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15年11月10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雪域精靈。
  祝 明攝(人民視覺)

  神鳥眷念。
  周 雄攝(人民視覺)

  鄉村樹挂。
  李 戰攝(人民視覺)

 

  看更多內容
  掃描二維碼

  大山包的秋,比別處都要來得晚一些,可冬緊跟著就到了。10月末,雲南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鄉的初雪就已降下,原本黃綠色的草原又點綴了些星星點點的白。

  秋收沒多久,地裡還有不少農民遺落的糧食。別怕浪費,黑頸鶴會將這些遺落的美味尋覓、發現。因為這裡的濕地,也因為這裡遺落的庄稼,大山包成為冬季黑頸鶴的聚居地。

  每逢10月末,黑頸鶴便從青藏高原成群結隊地來到大山包過冬。隨著11月中下旬黑頸鶴越聚越多,地裡的庄稼不夠吃了,鳥類觀測站聘請的護鶴員,每逢中午便吹起哨子,為黑頸鶴投食玉米。

  “現在黑頸鶴才剛剛到,警惕性還很高,有人稍微走近便會迅速飛走﹔等到11月下旬,黑頸鶴發現游人無害,甚至會主動走到觀鶴長廊前七八米的地方。”護鶴員陳光會說。陳光會的另一個身份,是大海子水庫邊農家樂“鶴來居”的老板。

  大山包的美和黑頸鶴的優雅,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或蹲守,或追隨,隻為捕捉最美的一瞬。“每個周末都有四五百名游客來到大山包,觀鳥休閑。”陳光會說。

  大山包地處烏蒙山區,平時多霧。記者去時運氣不錯,正趕上晴天。早上6點剛過,太陽還藏在山后,記者就被黑頸鶴的鳴叫聲催了起來。盡管穿了羽絨服,可摸黑站在大海子水庫大壩上,仍然被高原的寒風吹得瑟瑟發抖。當然,眼前的美景也讓人震撼。

  不過黑頸鶴也並非一直都討當地農民的喜歡。到了三月份,時常會出現當地村民前腳播種,后面黑頸鶴跟隨啄食的場景。農民無奈卻也不舍得趕走這些高原精靈,當地政府為此專門設立黑頸鶴“肇事補助”以彌補農民損失。

  隨著近幾年政府退耕還草、退耕還濕,當地村民開始發展旅游農家樂。生態的好轉吸引了越來越多黑頸鶴的到來,人鶴共舞,大山包人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小貼士

  吃什麼:煙熏土豬肉、酸菜豬腳火鍋、黃燜土雞

  玩什麼:攝影、騎馬、賞鶴、翼裝飛行、宿營

  怎麼去:從昆明坐飛機、火車或自駕到昭通市區,再轉乘公交或自駕到大山包

  制圖:李姿閱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10日 04 版)

 

(責編:蔣琪、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