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

![]() |
永州市實施“城區擴量、街道增綠、公園提質、社區植景、庭院添美”行動,打造秀麗景觀。圖為廠區綠化一角。 |
永州位於五嶺北麓、瀟水與湘江發源交匯之地,境內山川秀美,森林茂密,水碧天藍,素有“錦繡瀟湘、生態樂園”的美譽,是湖南省四大重點林區之一,也是湖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屏障。全市森林覆蓋率61.89%,常年空氣質量優良率97%以上,主要水域95%以上的斷面達到國家地表水一、二類標准,整體環境質量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過程中,永州市始終秉承生態優先發展戰略,5年來先后實施了以“建設綠色生態、構筑綠色環境、發展綠色產業、倡導綠色消費、弘揚綠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綠色永州建設行動”,啟動了森林城市“四大體系”建設工程,全市淨增造林綠化面積120萬畝,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湖南全省平均水平。
創建森林城市,不僅改變了永州的城鄉面貌、人居環境,更改變了永州市的發展觀、生態觀、價值觀,為永州應對經濟新常態、打造發展升級版,探索了有效路徑,提供了強勁動力。
秉承“環境就是競爭力”理念,打造宜居家園
“綠水青山可以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買不到綠水青山。”過來的5年,永州市政府堅持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增強城市競爭力的“基礎工程”、提升人民幸福指數的“民生工程”來奮力推進。
在城區,組織實施了“城區擴量、街道增綠、公園提質、社區植景、庭院添美”行動。在城郊及鄉村,組織開展了“三邊”造林綠化、“裸露山地”殲滅戰、部門聯村建綠等工程,城市森林快速擴張,鄉村綠化大幅增加。近5年,共提質改造城區主次干道78條,新建與改建公園、小游園82個,成功創建省市級園林式單位(小區)120余個,60個鄉鎮和220個行政村獲得綠色鄉鎮建設和秀美村庄建設示范單位榮譽。
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1.03%和12.45平方米,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覆蓋率達到90.49%,水岸、道路、村庄林木綠化率分別達到92.39%、86.55%和33.72%。“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願景正在變為現實。
著力實現生態與效益的互動雙贏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是森林城市的題中之義。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永州堅持產業發展服從和服務於生態建設,以“規模經營、節約增效”推動林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建設與生態建設的深度融合。
在一產上,致力規模集約建基地,讓產業生綠。5年全市新建油茶、毛竹、速豐林、木本藥材、花卉苗木、珍稀樹種和生物質能源林等高標准基地203萬畝,相應增加綠地面積200余萬畝。
在二產上,致力節約資源提效益,讓綠生產業。全市已形成林油、林化、林藥、林板、林果、林紙等六大支柱產業和油茶、毛竹、家具三個新興“百億產業”,擁有國家級林產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41家,中國馳名商標4個、湖南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17個。2013年,永州市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示范市”。
在三產上,致力巧借山水做文章,讓綠色生金。依托國家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基地,借力九嶷山祭舜、陽明山杜鵑花節、藍山梨花節等節慶活動,永州積極發展森林生態休閑旅游,新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省特色旅游名鎮(鄉)2個、名村8個、五星級鄉村旅游區(點)7個。綠色產業已成為全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努力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5年當中,永州市始終將生態文化、生態文明建設和創建工作融於一體,堅持高位推動、部門聯動、廣泛發動,打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組合拳”。
5年來,永州市堅持軟件、硬件一起抓,新建了陽明山、九嶷山、舜皇山等6個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和都龐嶺生態科普教育館﹔評選了市樹、市花﹔舉辦了國際濕地日、植樹節、愛鳥周、森林防火等宣傳活動﹔開展了義務植樹、紀念林營造、樹木綠地認建認養等活動。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封山育林實施辦法》《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城市公園管理辦法》和《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等地方性規章﹔施行了林地、濕地常態化管理辦法﹔構筑了群防群治的森林防火工作體系。為構筑起“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景觀優美、多樣性豐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森林城市新格局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支撐。
建設森林城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抓好森林城市建設,是政績,更是民生和發展。永州市將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以更嚴的標准、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全面鞏固和擴大創森成果,打造更加美麗、和諧、幸福的“錦繡瀟湘”。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23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