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綠色成為咸寧最大產業優勢

魏西安
2015年11月23日08: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美麗的香城泉都咸寧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咸寧個子不高,但長勢迅猛,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的傳導效應疊加,成就了咸寧綠色崛起機遇。近年來,咸寧先后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最適宜人居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一系列殊榮。2014年全市GDP突破1000億元,2015年入圍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

  近年來,咸寧市深化“綠色決定生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認識,大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態宜居咸寧,奮力譜寫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全市森林覆蓋率50.3%,2014年實現林業產值81億元。

  增加森林資源,推進綠色崛起

  全市牢固樹立“抓創森就是抓發展、抓民生、抓環境”的理念,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實現綠色崛起、建設鄂南強市、打造香城泉都、構建中三角重要樞紐城市”的重大舉措,納入全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重點工作,確立了“中國香城泉都,江南森林名城”的森林城市定位。咸寧成立了得力的創森領導小組,廣泛發動,精心組織,重點實施“創森”十大生態工程,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咸寧市以“創森”為平台,堅持統一部署、城鄉一體、上下齊動,全力開展“綠滿鄂南”行動,大力植樹造林,力爭到2017年,實現全市宜林地、無立木林地、通道綠化地、村庄綠化地應綠盡綠,實現咸寧綠色全覆蓋。“創森”以來近5年累積造林156萬畝。

  同時,咸寧堅持在發展中保護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質量,建立了18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小區),5個國家濕地公園,8個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對247萬畝國家和省級生態公益林嚴格保護,對4920株古樹名木全部實現建檔保護,每年投入防火專項資金2000余萬元,有效維護了生態安全。

  突出桂花特色品牌,打造“中國香城”

  咸寧是國家唯一命名的“中國桂花之鄉”,全市桂花品種數量、古樹數量、基地面積、鮮桂花產量、桂花品質等5個主要指標位居全國第一。在城區綠化上,突出“桂花之鄉”品牌優勢,以桂花為主樹種,輔以梅花、含笑、紅葉碧桃等多種花卉開展城區綠化,著力打造“中國香城”。

  近3年,中心城區共栽植6萬余株桂花大苗,先后改造和新建了桂花公園等24個城市公園綠地,建成了一批桂花路、桂花街、桂花園、桂花廣場、桂花小區、桂花河岸等特色景觀,形成了“青山綠水香滿城”的城市綠化特色。同時,大力弘揚以桂花文化為主的生態文化,在潛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起了桂花觀賞園、桂花品種園、桂竹園、桂花博覽館,“市樹市花”評選活動吸引了5萬多人參與,選定桂花樹為市樹、桂花為市花,豐富了咸寧生態文化內涵。

  發展三大百億產業,助推經濟發展

  在“創森”工作中,咸寧市以林業產業建設工程為載體,大力發展竹子、油茶、茶葉三大百億產業,分別出台了扶持文件、編制了專項發展規劃,力爭到2020年三大產業總產值分別達到100億元。

  建設大基地。按照“企業+基地+農戶”的林業產業發展模式,以竹子、油茶、茶葉為重點,全市林業特色基地發展到380萬畝。

  培植大龍頭。市政府設立了3億元的林業產業發展基金,支持林業龍頭企業發展,著力打造“江南竹都”“鄂南油庫”“萬裡茶道經濟帶”。

  建設大園區。在林業產業發展中,堅持園區化發展戰略,先后建成了咸安森工科技產業園、黃袍山國家油茶產業發展示范園、崇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咸寧竹循環經濟產業園和赤壁竹產業園區。

  咸寧的 “創森”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如今,綠色成為咸寧最大的產業優勢,生態成為咸寧最強的發展依托。

  “創森”增氧氣。全力打造“中國香城泉都,江南森林名城”,最大限度地做大城市“綠肺”、做優生態“氧吧”。如今的咸寧,呈現出城在山中、人在林中的優美畫卷。

  “創森”生財氣。注重城市建設與景區建設、森林建設與人文建設有機融合,形成了“以山為骨、以水為脈、以文為魂、以綠為體、以人為本”的城市建設特征。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肯定咸寧發展“火熱蓬勃、亮點紛呈、東風浩蕩、香氣彌漫”,認為“咸寧是全省最漂亮的城市之一,是全省在新常態下實現彎道超越機遇最好、最具代表、最為典型的地區”。咸寧正以優美的生態環境、優質的政務環境、優厚的人文環境、優良的治安環境,吸引海內外投資者的青睞。

  “創森”添福氣。在中國“桂花之鄉”“楠竹之鄉”“溫泉之都”“苧麻之鄉”“茶葉之鄉”等品牌、全國綠色產品交易基地等平台疊加的基礎上,咸寧被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系列殊榮。廣大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23日 14 版)

(責編:蔣琪、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