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秸稈肥料化利用 農田綜合性治理

吉林打好保護黑土地組合拳

2015年12月14日07: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本報長春12月10日電 (記者岳富榮、孟海鷹)吉林省乾安縣帳子村是吉林省農科院實行秸稈還田工程的試點村。提起效果,村民金英敏很滿意:連續6年,從秸稈還田到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平均畝產在800公斤以上,還保護了土地,大家都嘗到了秸稈還田的甜頭。

  “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超過5000萬畝,年秸稈產量多達4000余萬噸。玉米秸稈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和微量元素。每畝玉米秸稈還田后相當於施用尿素5—10公斤、二銨3—4公斤,土壤有機質年均增加0.01%。有效增加地力,保護滋養黑土地,有利於構建農田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歐美發達國家均採用秸稈直接還田技術培肥土壤,實現節肥增效。”吉林省農科院研究員王立春介紹,省農科院經過多年努力,研發出吉林省中東部雨養區(降雨量450毫米以上)和西部半干旱區(降雨量小於450毫米)兩個不同類型生態區玉米秸稈深翻還田技術體系,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

  “目前,省裡已將秸稈還田肥料化作為一個主要應用方向,正在加大研究和推廣力度。但是,黑土地保護治理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走農藝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之路,打好組合拳。” 吉林省農委主任李國強說,黑土地保護治理需綜合考慮現有條件、按照“由點到面、逐步擴展,量力而行、先易后難,整合項目、集中投入,完善機制、綜合治理”路徑,山、水、林、田、路、污綜合整治,多種措施綜合配套應用。東部坡耕地區以水土保持為主,中部平原區以有機培肥為主,西部干旱瘠薄區以發展節水農業為主。

  據介紹,2014年,省委、省政府把黑土地保護治理工程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先行啟動綜合保護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兩個試點片,推廣有機質提升面積27萬畝。2015年,黑土地保護試點增加到15個。著力實施基礎建設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土壤培肥工程三項重大工程建設。在試點區域內的9個縣(市、區)建設高產穩產田27.93萬畝,比上年增加12.19萬畝﹔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建設高標准農田17.5萬畝,比上年增加10.1萬畝﹔實施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建設項目,更新改造農田防護林13850畝,比上年增加3350畝﹔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試點項目,試點面積37.5萬畝,比上年增加17.5萬畝﹔秸稈腐熟劑還田綜合技術推廣92.5萬畝,比上年增加65.5萬畝。 

  2015年,吉林省人大將黑土地保護列入立法規劃,制定了《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2015年新開展的控水控肥控藥試點,通過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在保証產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將農民施肥量減下來﹔通過增施有機肥,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化肥用量﹔通過改進施肥方式方法,最大效率地發揮化肥作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通過試驗、示范“三低”農藥(低毒、低殘留、低用量農藥)、示范應用太陽能多功能殺虫燈、黏虫板,降低農藥使用量﹔通過試驗示范靜電噴霧器和自走式水田專用噴杆噴霧機,用高效植保機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機械,推廣低容量噴霧、靜電噴霧等先進施藥技術,提高噴霧對靶性,降低農藥飄移損失,提高農藥利用率﹔通過渠道節水、應用保水劑等技術,有效地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

  隨著中央財政支持的“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從2015年秋季開始,吉林省重點實施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深翻深鬆、養分調控、糧豆輪作和耕地質量監測評價等6項內容。項目完成后,項目區耕地地力提高0.5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3%以上,耕層厚度達到30厘米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5%以上。


  《 人民日報 》( 2015年12月14日 14 版)

(責編:蔣琪、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