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新疆和田防沙治沙成為亮麗名片

何甜甜
2015年12月31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防沙治沙工程。
  資料照片

  防沙治沙已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的一張亮麗名片。1989年,和田縣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為全球500佳環境獎。1995年,和田地區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全球土地退化及荒漠化控制成功業績獎”。

  多年來,和田地區按照“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生態良好目標,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努力改善沙區生態,發展沙區經濟”發展戰略,努力開創防沙治沙工作新局面,沙化土地擴展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現有沙源得到科學利用,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全地區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1.4%提高到目前的1.52%,綠洲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

  領導重視,高位推動。1991年9月,和田地區率先在全疆范圍內成立了防沙治沙協調領導小組,從政策、資金、隊伍等方面全方位向防沙治沙傾斜,每年專題召開防沙治沙聯席會,層層分解目標任務,責任落實到單位和人員,任務落實到年度和地塊,形成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四套班子共同抓,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任干給一任看、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動了防沙治沙工作的開展。

  結合實際,分類施治。長期以來,和田地區採取“外封、邊栽、內退”等措施進行分類治理,大力實施防沙治沙綠色生態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拓展了生存發展空間,明顯改善了生態環境。據第五次沙漠化監測數據顯示,和田沙化土地面積與2004年相比減少470平方公裡﹔沙塵天氣由過去的220多天減少到目前的170多天。

  完善機制,不斷創新。在推進防沙治沙生態工程建設中,和田按照“減輕政府負擔、提高農民收入、有利生態保護”的原則,積極探索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符合沙區特點的發展機制。在2012年和田地委擴大會上,對防沙治沙取得卓有成效的縣市給予了100萬元的獎勵,縣對鄉給予了50萬元的獎勵,鄉對村給予了10萬元的獎勵。

  搭建平台,促進開發。防沙治沙綠色生態工程建設有效改善了生態,吸引了一批大企業落戶和田,發展形成了以沙區特色林果、荒漠中藥材、沙漠玫瑰、沙磚、沙漠旅游等為重點的沙區特色產業,沙產業發展為促進農牧民增收,加快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推行嵌入式發展模式,促進民族團結。近年來,和田在未利用沙漠的腹地建設嵌入式居住試點工程,在新建村中,各民族混合居住,實現了種植、養殖技術的傳幫帶作用,也讓各民族在農業生產、農村生活中互相學習、相互幫助,增進感情。“嵌入式”工程的建設,不僅有利於和田地區實現民族團結、擴大就業、脫貧致富、防沙治沙、新型城鎮化建設“五位一體”的目標,更將對和田地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 人民日報 》( 2015年12月31日 13 版)

(責編:蔣琪、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