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改革開放新標杆:走進湖北自貿區

陳俊

2017年05月25日09:21  來源:半月談
 
原標題:長江經濟帶改革開放新標杆:走進湖北自貿區

  4月1日,我國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統一挂牌,它們將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地處中部的湖北自貿區,涵蓋武漢、襄陽、宜昌三個片區近120平方公裡,要在“中部崛起”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發揮示范作用,成為改革開放的“新標杆”。

  經濟轉型“試驗田”

  “真正決定湖北未來經濟發展路徑的,是具有市場競爭力、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品質的產品、產業。獲批自貿區后,湖北有更大空間推進產業升級,做強實體經濟。”武漢大學教授鄒薇說。

  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湖北選擇武漢、襄陽、宜昌三個片區開展改革試驗。其中,武漢片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際商貿、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襄陽片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大數據、雲計算等產業﹔宜昌片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高新產業及研發設計等現代服務業。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建華認為,自貿區將通過自由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產業發展。未來,湖北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是自貿區建設的重要內容。

  “湖北自貿區總體方案中有169項改革試驗任務。我們將有序推進落實自貿區試驗任務,確保各項任務措施盡快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湖北省商務廳廳長邱麗新表示。

  對內改革“急先鋒”

  湖北自貿區挂牌當天的發布會強調了湖北六個方面的改革任務,即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深化金融開放創新、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湖北自貿區建設,不是做減免優惠的政策窪地,而是要做改革創新的制度高地。”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胡立山說。

  作為全程參與湖北自貿區方案的設計者之一,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表示,上海自貿區幾乎所有對外公布的經驗都是可以復制的,湖北不僅要學習上海,還要在做好政府職能轉變、監管制度創新、營造良好市場氛圍等制度性工作上進行更多探索創新。

  清明小長假后第一天,半月談記者在東湖高新區公共服務中心看到,二樓的武漢自貿片區13個行政服務窗口,已開始辦理業務。東湖高新區政務服務局副局長夏華強介紹,該窗口可辦理35個服務事項,其中商事登記、海關和外國專家局的相關事項,都是首次在東湖高新區接受辦理。

  類似改革越來越多。依托自貿區的建設,武漢片區深化行政審批與服務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將充分行使湖北省依法下放給自貿試驗區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實施探索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証照分離”“多証合一”等改革事項。

  對外開放“新高地”

  “未來,企業在自貿區內對進口原輔料進行加工,可以享受關外待遇。”談起自貿區給企業帶來哪些實在的好處,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於群不假思索地說。據介紹,自貿區省去入關藥品注冊、征稅返稅等環節,加工后可直接出口。

  4月5日,武漢片區挂牌首個工作日,東湖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共受理各類企業登記注冊業務350件,150家企業完成注冊審批。半月談記者在現場觀察到,前來辦理企業登記注冊業務的,約兩成是從事進出口業務。

  同時,在武漢片區內的特殊監管區域,都將實施“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通關監管服務模式,鼓勵企業參與“自主保稅、自助通關、自助審放、重點稽核”等監管制度創新試點。

  為了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武漢片區挂牌儀式結束后,東湖高新區就發布了《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於推動國際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內容包括設立10億元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打造全球一流國際合作服務平台等。

  此外,湖北自貿區的發展,將更多地支持本地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直接投資,完善對外投資合作相關政策促進、服務保障和風險防控體系,推動企業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半月談記者 陳俊)

(責編:李楠樺、杜燕飛)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