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浮雕側 錦鯉水中游

七百年玉河再現水穿街巷

2017年09月26日08: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七百年玉河再現水穿街巷

  位於景山街道吉祥社區北側與中軸線之間的通惠河玉河河道,經過改造后重裝亮相。有著700年歷史的玉河成為周邊居民的“后花園”,昔日玉河水穿街巷的美景重現京城。

  玉河因長期被埋沒,即便是地道的老北京,多半也答不上來。在景山街道吉祥社區北側與中軸線之間,有一段寬20余米、長800米左右的河堤,河岸南側的一塊石頭上寫著:通惠河玉河遺址。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玉河北段河畔,看到的是一幅優美的中國“山水畫”。小橋、流水、錦鯉、木質的圍欄、川流不息的游客,以及兩側精致的四合院,一切如詩如畫,古朴靜謐中透露著一絲雅致。很多游客到此都會拿出手機、相機拍照。

  700多年前,元朝水利專家郭守敬修通了這條河道,讓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得以延伸到皇城裡來。這條穿越了元、明、清三代的古老河道,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衰敗,並徹底變成了居民區,私搭亂建,煤棚子隨處可見,河道的痕跡全無。玉河這個名字在逐漸被遺忘的同時,也消失在北京地圖中。

  負責河道建設的北京天街集團副總經理助理姚文國表示,2002年,玉河北段成為擬恢復的河道工程之一。2007年,一期修復工程項目設立,首先進行玉河考古發掘,依據考古發掘報告啟動了一期建設,2009年進行文物回填,在河道遺址上方建景觀河道並修砌河堤,增設了水生植物和觀景平台, 2013年,一期河段500余米改造完成。今年8月,二期河段600余米改造提升完工,沿岸綠化更加細致,並增設了百余米長的運河文化長廊。

  在河岸南側的走道上,分布著5塊總長度為116米的浮雕,展示的是一幅《京杭大運河風物圖》,鎮江、金山寺、瓜洲古渡、揚州市集,到天津古城、三岔河口,再到通州古城、通惠河、東便門、白浮泉,1700多公裡的古時京杭大運河沿線風光盡收眼底。姚文國表示,風物圖的設計用了三個月時間,改了三稿,光設計圖紙就有100多米長。

  浮雕旁邊還搭建了一些木質平台,居民可以休憩散步。姚文國告訴北青報記者,這條景觀河道,不僅還原了古河道走向,還成為周邊居民的休閑場所,實現生態環境提升。“下一步將對澄清下閘遺址的局部清理修復,國家文物局已經批復了修復方案,未來將原址原風貌地展示。”

  景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田國明表示,玉河周邊有鐘鼓社區和吉祥社區,共有織染局胡同、臘庫胡同、后局胡同等9條胡同,每條胡同均配備了小巷管家。目前,6條胡同已完成拆違整治,剩余的3條將在年內完成。明年將對這9條胡同進行改造提升,挖掘胡同的歷史內涵,打造精品胡同。(記者 蔣若靜)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責編:賀迎春、楊迪)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