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公路”扮靚古山村

許淑娥

2017年09月27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美麗公路”扮靚古山村

鄉村公路沿溪延伸,一路風光一路景。

千百年來,這裡因偏僻而神秘,相傳詩僧寒山子曾在此隱居70年。如今,伴隨著美麗公路的延伸,交通更便利,鄉村景觀也大有改觀,鄉村休閑旅游得以發展,浙江省天台縣龍溪鄉一時聲名鵲起。

葉建平是土生土長的寒岩人,早些年,狹小坑窪的鄉村道路,連他自己都嫌棄。那時節,就是村裡最有遠見的人也想象不到進出不便的村庄會有奇跡發生。在村裡過不下去的葉建平,選擇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瓶頸在道路,這一度是造成山區落后的主因。龍溪山區面積70.8平方公裡,耕地還不到4000畝,全鄉僅有一條縣道上得了台面。但是,封閉也使該鄉這塊“璞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鄉黨委書記鮑先壯更願強調有利因素:“我們有高達94%的森林覆蓋率,有眾多的自然景觀,還有無數散落在山村的古民居。”

以路為主軸,龍溪鄉潛心做起“美麗公路+庭院革命”文章。寒岩村前的鄉道被確定為通景公路,該鄉對沿線綠化進行全線融貫搭配,融景入路,通過修剪造型、移栽整合與周邊鄉村美景相呼應,呈現了沿線“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美景。

“美麗公路”進了村,村民們樂意說是“來了‘路美麗’”。寒岩村前種上了240畝荷花,村口一端種上了100畝紫薇,另一端建起了公路驛站,家家戶戶在房前屋后種上格桑花、雞冠花、繡球花等各類花草,昔日的“丑小鴨”出落成了“白天鵝”。

看到家鄉的美麗蝶變,葉建平回來了,他流轉了500畝土地搞起了生態觀光項目﹔村后原有的1000多畝愁賣的楊梅,眼下面積翻倍,變成了採摘游樂園。

更讓葉建平喜出望外的是,瀕臨倒塌的村祠堂被玉環縣的客商看上了,連同其他5個半衰敗的四合院,被客商規劃成了投資5000萬元的寒岩文化園項目。

龍溪鄉還挖掘沿線寒山隱逸文化與和合文化的內涵,利用優越的山水生態環境,以美麗公路帶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形成韻味質朴的“寒山神隱之路”。

“現在路好了,來玩的人也多了。”每天上午,葉國仙聽著門外車輛經過的聲音,她就知道大概需備多少菜。

50多歲的葉國仙是龍溪鄉黃水村村民,在這個全鄉最大的行政村,她成了第一個吃螃蟹者。去年9月,她投資近50萬元,將自家的3層樓房按照民宿要求進行改造,門前挂著“龍門客棧”的招牌。葉國仙說:“這是游客幫我們起的,說這個名字響亮好記。”

在“龍門客棧”的外牆上,是大幅的“徒步線路圖”。歧山古道、靈泉古道、天仙古道等7條古道線路,吸引了眾多的驢友、游客。

龍溪鄉既是驢友徒步基地,又是當地的婚紗攝影基地、影視外景拍攝基地。循著美麗公路,龍溪秀景綻放出了異彩。有驢友幫忙一梳理,竟然在這個景點星羅棋布的山區,發現了200多個資源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9月27日 第 12 版)

(責編:賀迎春、楊迪)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