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地見得多了,“城市森林公園”見過沒有?北京中心城區好幾處城市森林公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以來,北京在東城區、西城區開展6處試點,建設“城市森林公園”,為搞好城市綠化提供了更加新穎的解決思路。昨日,我特地來到了位於菜市口的廣陽谷城市森林公園,發現與一般的城市公園確實大不相同。
大多數城市公園,主要是通過鋪設草地、種植灌木等,增加城市綠化面積。但城市森林公園卻不止如此,走進去感覺就像來到了野外的森林公園——高大密集的樹木、多樣化的豐富植被,仔細看還有不知名的鳥兒在樹上筑巢。要知道,這可是在北京二環內。這樣一片鬧中取靜的休閑勝地,並沒有太多人工種植的痕跡,反倒像一個自然形成的生態系統。當地住戶、附近上班的白領在公園裡悠閑地散著步,相當愜意。
在我看來,城市森林公園的特點就在於從“綠化美化”上升到了“生態系統”的高度。資料顯示,在廣陽谷城市森林公園,種植了79種樹、32種草,還有移植而來的百年銀杏樹,更種植了特定植物,為鬆鼠、野兔及昆虫、鳥類等動物提供了食物和巢穴。這樣一來,森林公園就不再是全部依賴人工維護的綠化公園,而是動植物相輔相成、可以形成自我循環的生態系統。不掃落葉以其為肥料、碎石子鋪路便於雨水滲透等特別的建設管理方式,也處處透露著“生態循環”的理念。據報道,城市森林公園的后期管養維護費用,也因此比一般公園要少得多。
十九大報告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諧共生、系統治理這樣的表述,都說明了建設生態文明不能將山水林田等各個元素割裂開來看待,而要用整體思維,系統性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順應這一思路的城市森林公園模式,讓人眼前一亮,值得其他城市借鑒。
(評論員 張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