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洞庭湖基本農田建設重大工程湘陰項目區平整后的田塊。
(本文圖片均由岳陽市國土資源局提供)
充分融入“生態理念”的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疏浚硬化的溝渠。
環洞庭湖基本農田建設重大工程君山區項目竣工后的機耕橋。
金秋十月,穿行於洞庭湖畔的岳陽廣袤鄉村,但見沃野平疇上,田成塊、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金色中盛滿著喜悅,碧綠中透著希望……
洞庭湖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地處洞庭之濱的岳陽市被譽為“天下糧倉”。但由於歷史原因,該市農業基礎並不“強悍”,加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06公頃,僅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各類農業災害頻繁,岳陽“天下糧倉”的地位正受到嚴重威脅。
2010年10月,全國土地開發整理重點工程——環洞庭湖基本農田建設重大工程(以下簡稱環湖項目)落地岳陽並正式啟動,工程建設周期為5年,共投入資金19.69億元,涉及全市湘陰縣、華容縣、岳陽縣、汨羅市、屈原管理區、君山區等6個縣(市)區29個子項目,2016年全面建設完成,日前已通過湖南省檢查驗收並報國土資源部復核驗收。岳陽環湖項目總建設規模6.41萬公頃,新增耕地面積近7000公頃,基本農田整治面積5.68萬公頃,新增耕地率達11.33%,實現了農地集中、居住集聚、生產集約、效益集顯的預定目標。
環湖項目是岳陽迄今為止建設規模最大、投入資金最多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思想高度統一,按照“組織嚴密、質量嚴格、進度嚴抓、資金嚴管”的要求,有條不紊地推進項目建設。
質量是項目的生命。根據“省總攬、市監管、縣實施”的原則,岳陽市強化工程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嚴格落實項目公告制、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構筑了項目建設安全網,嚴把材料、工序、核查、准入“四道關口”。入場施工材料全部由項目管理人員、監理人員對標檢測,不合格的一律退回不予進場﹔嚴格對照規劃設計和施工標准,對施工情況實行實時監督,對關鍵工序、關鍵部位實行旁站監理﹔嚴格項目質量復核檢查,對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項目,堅決返工返修﹔優化招投標和工程實施環境,對5年建設周期招投標活動中存在圍標、挂靠、轉包等違規行為的176家施工單位給予不合格評定,納入黑名單管理。29個子項目在工程驗收時,質量抽檢全部合格,一批工程項目被評為優良工程、精品工程。
為了將環湖項目打造成放心工程、陽光工程、廉政工程,岳陽在全省首創“合理定價評審連續兩輪不間斷抽取法”招投標模式,設定合理價格標底,實行兩輪不間斷抽取法,採用集中組織招投標,統一公告、統一條件、統一報名、統一開標、統一評審、統一公示,邀請紀檢監察部門、檢察機關、人大代表、新聞媒體全方位監督,確保了招投標活動公開公平公正,有效防止了惡意競價導致偷工減料、“暗箱操作”等不規范行為。此舉受到省有關領導的肯定,其經驗被省、市媒體宣傳推介。
國土部門作為土地整理項目具體管理單位,岳陽市國土資源局在環湖項目建設過程中,要求各縣級國土部門在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簽訂《施工合同》的同時,還簽訂了《廉政承諾書》,並主動邀請審計單位常駐施工現場,對項目實行全程跟蹤審計,有效保証了項目資金的規范管理和使用。
5年風雨兼程,春華秋實如歌。5年來,岳陽環湖項目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已初步顯現,在岳陽推進“四大會戰”(園區建設、交通建設、港口建設、脫貧攻堅)、建設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奮力譜寫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岳陽篇章的恢弘畫卷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看稻菽千重浪,洞庭湖畔豐收景。岳陽環湖項目的實施,極大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優化了土地利用布局,通過改造原有中低產田,耕地地力和耕地質量等級大幅提升,項目區農田糧食平均每畝提高120公斤/年,每年可為岳陽增收糧食1.5億公斤以上﹔人均增收500元/年,受益群眾超過40萬人,近5000貧困群眾因此脫貧。君山優質棉花、特色種植基地,屈原優質水稻黃金農業示范園等一大批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建設現代化農業的重要基礎工程。通過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農田灌溉、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全面改造升級,交通運輸更為便捷,老百姓過去肩挑背扛、靠天吃飯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以前隻有爛泥路,車子進不去,糧食要運出來,全靠人力一袋袋地背。現在機耕道路通到了田間地頭,省時省力又省錢。”華容縣東山鎮永勝村村民嚴海泉和我們扳著指頭算起賬來。
岳陽環湖項目實施,新增和改善農田防澇面積4.58萬公頃,極大地提高了防洪抗旱的能力。2013年,三湘大地遭受一場百年罕見的旱澇災害,多地農田干旱皸裂,糧食大量減產。但岳陽市環湖項目實施區華容縣、岳陽縣等地卻是稻田綠濤滾滾,棉田花球累累,溝渠碧水盈盈,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2017年6月底7月初,岳陽遭遇特大暴雨襲擊,環湖項目興建的灌排溝渠、水泵站等水利設施再一次發揮了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的重大作用,為“天下糧倉”構筑了一道穩固的防線。“搭幫政府修建的排水渠,連續幾天幾夜的大雨,洪水順著溝渠就排走了,若是在幾年前,田地早就淹沒了!”岳陽縣中州鄉村民吳勝保激動地向我們介紹。
岳陽環洞庭湖區曾是血吸虫病重災區,過去渠溝淤塞、雜草叢生、垃圾成堆,是血吸虫滋生的沃土。實施環湖項目后,通過溝渠硬化清淤、新建沉螺池、填埋釘螺滋生坑塘,有效切斷了血吸虫病的傳播途徑。君山區錢糧湖鎮團東村村民張桂英說:“以前我們村裡人都不敢下水,連牛羊都不敢放養在湖邊。現在好了,血吸虫沒有了,我們生活在湖區放心多了!”
環湖項目還促進了岳陽農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湖南新泰和綠色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在華容縣、君山區等地流轉土地近5萬畝,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0余家,發展綠色蔬菜1萬多畝、有機水稻3萬多畝,每年為當地農民增收4000多萬元,受到省委書記杜家毫的肯定。
岳陽環湖項目就像一把“金鑰匙”打開了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的幸福大門,收獲了五谷豐登的喜悅,得到了上級的認可和人民群眾的贊譽。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這是中華民族難以割舍的土地情結,更是我們國土人應盡的守土之責。”岳陽市國土局黨組書記、局長胡輝介紹說:“近些年,我們大力實施土地整理和耕地開發項目,不斷規范項目管理,充分融入生態理念,努力構建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保護體系,全力以赴維護好糧食生產安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岳陽市國土管理部門正乘著農村土地整理的東風,在噴金吐銀的洞庭大地上,為推進“四大會戰”、建設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奮力譜寫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岳陽篇章添色加彩。(廖濤 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