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群像受了驚,嘎嘎直叫,動靜特大。我趕到一瞧,原來是它在大鬧鴨棚!”上周五一大早,家住在延慶區大庄科鄉香屯村的李先生家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李先生趕到時,正逢這位“客人”大快朵頤鴨肉美餐,旁邊一地鴨子毛,隻剩被掏空內臟的殘體丟在一邊。再瞧鴨棚,漁網已被撕開了一角。
李先生家的這位客人是一隻貓頭鷹,體形不小,蹲著足有60厘米高。映著陽光,李先生發現,這隻貓頭鷹的左眼是橙黃色的,右眼通紅,有點兒嚇人。看到有人靠近,它的反應特別強烈。李先生找來狗籠,拿起捕魚的抄子,小心翼翼地走進鴨棚,沒成想,貓頭鷹突然冷靜下來,像一個犯了錯誤的孩子,乖乖地溜進了狗籠子,呆萌的表現讓李先生哭笑不得。
貓頭鷹被“鎖拿歸案”后,李先生清點發現隻少了一隻鴨子。仔細觀察后,李先生又發現,貓頭鷹的鼻子處有破血現象。他喊來弟弟,拿來創可貼,一人摁住貓頭鷹,一人負責貼藥貼,由於羽毛的緣故,怎麼貼也貼不住。於是,哥倆又買來兩管紅霉素藥膏,勉強涂在了傷口處。為了滿足貓頭鷹的口腹之欲,富有愛心的李先生又找來鴨子的殘體,丟進籠子,讓貓頭鷹繼續它的“霸王餐”。十多分鐘過后,貓頭鷹吃飽了,眼睛緊閉,嘴角蠕動,哥倆把籠子抬到戶外,貓頭鷹大搖大擺地走了出來,在原地挪動,就是不肯離去。李先生隻好撿起地上的樹枝一招呼,貓頭鷹向山上飛去。
“隨著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提高,貓頭鷹作為一種益鳥廣為人知,一旦它傷害家禽,很多人都會放過它,發現有病的貓頭鷹,也會打電話向我們報告,以便於我們第一時間採取救助措施。”延慶區園林綠化局生態站工作人員許林說。記者從延慶區園林綠護局生態站了解到,近期由於延慶地區大幅度降溫,野外缺少食物,貓頭鷹才會把目光鎖定在家禽身上,園林專家提醒養殖戶,做好防護措施,以免造成損失。按照《北京市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損失補償辦法》,李先生損失的一隻鴨子可以在大庄科鄉林業站申請,獲得相應的經濟補償。從2009年至2016年,延慶已經累計為陸生野生動物造成損失的單位和個人發放補償款485萬多元。(通訊員 申兵堂 記者 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