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部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森林。而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最南部,即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南部和東南部邊境沿線,有一片220公裡長的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長廊,從地圖上看,綠色長廊猶如一條舞動的綠飄帶,環繞著西雙版納這顆美麗的綠寶石。
一條油路向尚勇自然保護區延伸,路邊的森林越來越密,高大的樹林中夾雜著一片片茂盛的芭蕉樹,提醒人們來到了熱帶雨林。路邊立著一個巨大的標志牌,上面是一群野象的照片,並用中文和老撾文寫著“中國尚勇—老撾南木哈跨邊境聯合保護區域”。尚勇自然保護區管護所所長王利繁告訴記者:“這些讓村民種的芭蕉樹,最近都被大象吃了。”樹林漸密,小路逐漸消失在荒草叢中,清亮的南滿河在幽深的林中蜿蜒流淌。
尚勇保護區是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五大子保護區之一,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4.25萬公頃,分布有熱帶雨林等8個植被型,生活著2772種維管束植物、818種脊椎動物,棲息著亞洲象、印度野牛、鼷鹿、白頰長臂猿等全國僅產於雲南省的珍稀特有動物。勐臘和尚勇兩個子保護區與老撾接壤,成為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區域的主要部分。
南滿村村民李忠雲當了15年的護林員,還兼國境界務員,每月有9天他要去森林中巡護,每天7個多小時。他的左小腿上還有2013年在巡護森林時被毒蛇咬過的疤痕,當時幸虧他扎緊小腿自救才保住了生命。但他說:“我不后悔當護林員,我喜歡這裡的森林和動物。”
李忠雲的心情也是尚勇保護區所有護林人員的心情,雖然在原始森林中面臨野象等猛獸攻擊的危險,但他們依然無怨無悔地守護著這片森林和動物。今年年初,王利繁等護林人員在保護區內勐滿鎮南坪村附近進行亞洲象棲息地生物恢復試點,組織村民鏟除外來物種腫丙菊,種植了500畝亞洲象愛吃的芭蕉、竹子和玉米,為亞洲象提供更多食物。
中老邊境沿線眾多世居少數民族過去有靠山吃山和狩獵的習俗,常有砍伐森林燒荒現象。野生動植物資源不斷被蠶食和破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境內通過建設自然保護區加強了保護,但兩國邊民出入境盜伐偷獵的事件時有發生。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老項目辦主任張忠員介紹,為有效保護好中老邊境沿線野生動植物資源,2006年,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與老撾相關部門協商合作建立“生物多樣性跨邊境聯合保護”。從2009年至2012年,中方與老方先后在中老邊境一線合作建立三片聯合保護區域。一條南起中國西雙版納尚勇子保護區和老撾南塔省南木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至勐臘子保護區和老撾豐沙裡省北緣,南北長約220公裡,東西寬5公裡,面積約20萬公頃的“中國西雙版納-老撾北部三省跨邊境聯合保護區域”正式形成。今年5月,西雙版納州政府與老撾北部三省簽訂了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合作備忘錄,雙方將繼續加強邊境生物多樣性保護。
“這220公裡跨境聯合保護區的中老日常聯絡都是我負責,每次中老聯合巡護和邊民交流都是我聯絡接送。”擔任中老項目辦聯絡員11年的張會榮自豪地說,他感到自中老跨境聯合保護以來,中老邊民保護動植物資源的意識明顯增強,盜伐盜獵的事件很少發生。
“這幾年保護區中國境內的亞洲象明顯增多,停留時間更長,每個象群都有小象,活動區域在不斷擴大。”負責亞洲象保護項目的高級工程師郭賢明說。據中老項目辦調查,目前亞洲象在中老邊境調查區域范圍內共有5個亞洲象活動種群,數量有25至33頭﹔跨境聯合保護區域老撾一側還分布有印度野牛、黑熊、蜂猴、鼷鹿等野生動物物種。中老跨境聯合保護區已成為動植物自由生長和活動的快樂天堂。
(記者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