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古道
趙文斌攝
遠在商周以前,秦嶺就已出現溝通南北的道路﹔周秦漢唐時,秦嶺更是聯結南方各地與長安的戰略要道。歷經千年風雨,如今,位於秦、楚官道遺址的牛背梁段成為了珍貴的歷史遺存。那排列整齊的古石基,默默地向世人昭示著2000年前3米多寬的騾馬大道南來北往的無盡繁華。
如今,保存比較完好、集“南草北木”於一體、匯“歷史遺跡與生態奇景”於一地的秦楚古道,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觀光,原始森林、千年杜鵑林、高山草甸、雲海迷霧、古道遺址、第四紀冰川遺址等,可謂“芳草碧連天,風景美無限”。
秦嶺古道作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既要保護其重大的生態價值,也要適度開發,滿足現代人們的文化休閑游的需求。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秦楚古道景區的上級管理單位,在國家林業局、陝西省林業廳的領導和支持下,組織專家考察論証,結合陝西省委、省政府打造“山水秦嶺、人文陝西”的要求,緊隨西安第二生態旅游生活區的建設步伐,確定利用秦楚古道景區的區位優勢,以“保護為主,適度開發”的發展理念,把景區由單一的歷史遺跡,變成生態、休閑、養生多元化發展的游憩之地。通過觀光、度假、休養、科考、探險和科普教育等方式,使游客置身於自然、真實、美好的情景中,起到賞心悅目、陶冶性情、淨化心靈的作用。
建設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地,成了秦楚古道遺址的“新出路”。
從2012年景區開發建設以來,秦楚古道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積極研判發展方向,“求發展,不忘造福一方”,勇擔時代責任,推進生態精准扶貧,推進生態休閑旅游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証景區的原生態不受破壞,景區基本沒有大規模開發,但是獨特的自然風光還是吸引來許多觀光和休閑度假的游客。目前,山下配套的酒店及景區內為周邊居民提供的就業崗位,已達到員工總數的90%,其中有30戶符合入職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職。秦楚古道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產業扶貧的社會責任。根據景區的特殊性,在景區入口處有專人提示游客合理安排上下山時間,同時留取游客信息,保証穿越景區游客的安全,及時提供下山通勤車,保証了景區安全運營零事故。不僅如此,秦楚古道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注重企業福利和人性化管理,按時發放各種福利,嚴格按照國家標准,保障職工養老保險的及時足額繳納。職工家裡如果遇到困難,公司及時給予幫助關懷,這些優良的傳統作為制度被寫入企業《職工手冊》,便於新老傳承。
五年多來,秦楚古道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與營盤鎮秦豐村的居民親如鄰裡,公司一直不忘為當地貧困戶送米送面、維修房屋等,幫助附近住戶解決生活實際困難。秦楚古道的“新路子”也讓景區內的住家戶,感受到實惠。通過“企民一家,融合發展”,古道景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周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和提高。通過旅游促進生態保護,以生態保護促進旅游的良性循環,儼然已成共識。此舉既保護了自然環境,又使當地政府與居民從保護自然資源中獲得了經濟效益,第三產業得以蓬勃發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3月02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