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溯到源 找到根 尋到魂

2018年03月30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溯到源 找到根 尋到魂

黃帝陵景區全景

軒轅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偉大開拓者和奠基人,是炎黃子孫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5000年前,軒轅黃帝率領先民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辛勤勞作,辟鴻蒙、開草昧,文德武功,恩惠天地,開創了輝煌的原始文明,肇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的融合和華夏文明雄立東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黃帝陵,坐落於陝西省黃陵縣城以北的橋山之巔,被譽為“中華第一陵”。從黃帝逝世時起,華夏民族就開始了祭祀黃帝活動,迄今已有5000年歷史。自西漢以后,黃陵橋山就成為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如今的黃帝陵祭祀已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儀式。黃帝陵早已成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符號,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成為凝聚海內外炎黃子孫情感的精神紐帶。幾千年來,黃帝祭祀傳承著中華民族同根同祖的理念,發揮著促進民族認同和凝聚團結的重要作用。保護好、建設好、發展好黃帝陵聖地,是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為了更好地保護好、管理好黃帝陵這一民族瑰寶和文化遺產,守護、傳承和弘揚好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陝西省“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和《陝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規劃建設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打造堅定文化自信、振奮民族精神的載體和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目的地。

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總面積24平方公裡,以黃帝陵為核心,遵循“雄偉、庄嚴、肅穆、古朴”的原則,著力打造“一軸、一河、一環、八區”的空間布局,充分營造黃帝陵更為濃郁的聖地氛圍。建設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對於恢復黃帝的歷史文化記憶,梳理中華萬年古文明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識。我們一定要以創造歷史、追求卓越的精神,以“文旅結合、產城融合”的理念,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准、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聘請國內外一流規劃單位和專家團隊,搞好策劃規劃設計,搞好建設管理運營,既突出傳統符號,又用好現代元素,做到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力爭用兩年時間完成建設任務。同時,堅持“園區、景區、城區”大融合、大發展理念,把公園建設與發展全域旅游、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增加群眾福祉等統籌考慮,加快實施沮水文化街區建設和城市建筑風貌改造,著力解決接待能力差、交通不暢、公共設施滯后等短板問題,努力將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工程、中華兒女的尋根溯源工程、文化自信的元點建設工程、傳統文化的薪火傳承工程、面向世界的文明傳播工程,努力把黃帝陵建成海內外炎黃子孫心馳神往的精神標識地,建成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休閑目的地,建成環境優美、風貌典雅的全國知名文化旅游古城,實現政治、經濟、社會效益“多贏”。

本版圖片來源:中共黃陵縣委宣傳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3月30日 第 10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