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日從青海省氣象科研所獲悉,未來50年在溫室氣體中等排放情景下,柴達木盆地氣候變化仍將可能保持暖濕化變化趨勢。
資料圖:圖為尕斯油田採油作業區。中新社記者 孫睿 攝
素有中國“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盆地地處青海省海西州,面積約26.5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富集區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防風固沙生態功能區。柴達木盆地雖然自然資源儲量豐富,但干旱少雨的人居環境與“聚寶盆”的稱號相去甚遠。當地人此前說,在柴達木盆地的戈壁灘上種活一棵樹,比養一個娃還難。
青海省氣象科研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肖建設介紹,據遙感監測數據顯示,從2004年-2016年12年來,在氣溫升高、降水增加、光照增多、風速降低等氣候變化的影響下,柴達木盆地草地生長狀況總體好轉,盆地牧草面積增加,牧草長勢逐漸趨好,大風沙塵日數總體減少。
“預計未來50年在溫室氣體不同等級排放情景下,柴達木盆地氣候變化仍將可能保持暖濕化變化趨勢。”肖建設說,受其影響,暴雨洪澇、雪災等生態氣候災害可能加劇,湖泊決堤、水庫汛情等生態安全事件可能增多,但植被將進一步好轉。
另據遙感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柴達木盆地多個湖泊面積均有增長。其中,湖泊面積增加最為顯著的是位於柴達木盆地中北部大柴旦地區的小柴旦湖,該湖泊1976年面積僅為40.4平方公裡,如今增長到了103.94平方公裡,達到近42年來最大值。與此同時,位於德令哈東北部的哈拉湖面積增加625.06平方公裡,與過去13年同期平均相比,面積擴大了18.59平方公裡。
“柴達木盆地降水增多、氣溫升高等因素使得柴達木盆地內多個湖泊面積增加,同時種種跡象也表明柴達木盆地中東部氣候暖濕化趨勢更為顯著。”青海省氣象科研所高級工程師劉寶康說。
肖建設表示:“為此,柴達木盆地應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節水灌溉,同時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資源,建立生態氣象防災減災長效機制,加快建設生態監測評估預警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