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快危害大內含毒回收難 電子垃圾亟待綠色處理

2018年04月06日17: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增速快危害大內含毒回收難 電子垃圾亟待綠色處理

“回收舊手機、電視機、洗衣機……”這走街串巷的吆喝聲感覺熟悉嗎?雖然這種傳統的電子垃圾回收方式逐漸成為歷史,但隨著電子消費升級,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愈加頻繁,電子垃圾回收處置問題不容忽視。如何治理數量巨大的電子垃圾,成為了亟待破解的難題。

增速飛快危害大

電子垃圾又稱電子廢棄物,指被廢棄不再使用的電器或電子設備,主要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和手機、計算機等通訊電子產品的淘汰品。

根據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聯合國大學和國際固體廢棄物協會發布的《2017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共產生4470萬噸電子垃圾,比2014年增加了330萬噸,上漲近8%。專家指出,這一趨勢在未來數十年內仍將持續。

1989年,世界環境保護會議上通過的《巴塞爾公約》提出,要減少電子垃圾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但世界上大部分的電子廢棄物還都是由加納、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處理的。除了“洋垃圾”,中國工信部數據顯示,早在2015年,中國每年主要電器電子產品報廢量已超過兩億台,重量超過500萬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產生國。

隨著電子產品價格降低、更新加快,從電子產品到電子垃圾之間的“一步之遙”越來越短暫。電子垃圾中含有大量鉛、鉻、水銀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如果作為普通垃圾丟棄或簡單填埋,將對環境和人的健康構成威脅。而長時間與某些電子設備中的金屬元素接觸,會導致兒童腦部發育異常,成人神經系統損傷、內分泌失調和器官功能衰退,危害巨大。

拆解有毒回收難

雖然電子垃圾中含有有毒物質,但同時,電子垃圾含有的金、銀、銅等貴金屬,被稱為“城市礦產”。歐盟一項調查顯示:每5萬部廢舊手機可以拆解出1公斤黃金、10公斤銀,價值相當於4萬歐元,這就是所謂的“手機主板竟藏‘真金白銀’”,並由此催生了電子垃圾拆解這一產業。

被稱為中國“電子垃圾拆解第一鎮”的廣東省貴嶼鎮,是中國最著名的電子垃圾拆解產業聚集地,因為仍然使用最原始的“洗金”“燒板”等方式進行提煉,貴嶼鎮地表水、地表水底泥、地下水、大氣、土壤等普遍受到污染。即使2016年以來貴嶼對粗放式經營進行了整治,循環經濟產業園也投入運營,但環境修復依然長路漫漫。

另外,對電子垃圾的回收工作也亟須加強。根據《2017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電子垃圾中隻有20%被回收,未被回收的電子垃圾中有約4%被直接扔入垃圾填埋場﹔其余76%則被不完全處理。

例如,甘肅省目前投產的電子垃圾處理廠有兩家,但這兩家企業目前處理的電子垃圾僅包括部分“四機一腦”(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和電腦)。甘肅省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主任蘇艷芳認為,目前電子產品的回收僅為收集和簡單的拆解,無深度處理和回收,而當前最大的困難是回收體系的建設。

多措並舉是良方

目前,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在電子垃圾處理方面回收效率高、產生污染少,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例如,德國電子垃圾回收率超過45%,建立了至少三種電子垃圾回收渠道,分別是:市政處理部門開設的大型回收站、環保公司提供的回收點和銷售電子產品的商店。這樣健全的回收體系需要政府、企業、商家和公眾共同努力。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當下電子垃圾處理中值得提倡的一種解決辦法。戴爾、惠普等企業都已建立相對完善的回收制度。根據蘋果公司發布的《2016年環境責任報告》,蘋果推出的用於拆解蘋果手機的機器人每拆解十萬台蘋果6能回收1.9噸鋁、0.8噸銅、0.3千克金、0.4千克鉑系金屬、7千克銀等,回收的鋁將重新用於制作新的蘋果產品。實際上大部分回收的電子垃圾都可以通過技術實現循環利用。

2016年1月,中國工信部出台《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方案》,格力、TCL、聯想、華為等企業名列之中。中國在電子垃圾管理和處置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依然任重道遠。

另外,環保教育是一項長期課題。一方面,要提高居民綠色消費意識,引導公眾參與電子垃圾回收,前端分好類,后端才好“對症下藥”進行處理﹔另一方面,倡導居民合理消費,不要過度消耗電子產品。(記者 葉子)

(責編:田虎、連品潔)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