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常德必須要坐游輪感受一下這個城市的夜景,感受這個城市的變化。”當“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採訪團工作人員通知記者時,大多的記者心存疑惑:常德市是大城市嗎?真有這麼浪漫嗎?不過,經過1個小時的親身體驗,眼前的常德真讓記者刮目相看、大家感嘆:常德的水變清了、河變寬了、兩岸的樓房變高了、城市變美了。
13日晚間,“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採訪團一行近80人分成2批人員坐在了游艇。在導游小姐的引導下,開啟了浪漫之旅。
音樂緩緩響起,游艇從河街碼頭啟航。透過窗戶望去,夜色中的穿紫河,靜謐、優雅而不失靈動。倒映在水中的建筑與燈光融合在一起,隨著水流的波動,仿佛各類的建筑物都在歡舞﹔一路上記者長槍短炮,忙得不亦樂乎,時而歡呼、時而沉思。
越過遇仙橋邊,有的記者,被劉海和胡大姐優美的愛情故事感動落淚﹔水中的龍舟,飛快的行駛著,龍舟上的漢子,賣力的劃著,誰也不讓誰﹔橋內的壁上,畫游有常德的美景及特色建筑文化以圖畫﹔岸邊的苗族阿妹和苗族阿哥,雙雙墜入愛河,幸福地向記者們訴說他們的愛情故事。
“第一次來常德,就能坐著常德現有的意大利大師依照常德的風俗文化所設計的游覽船感受美麗的常德穿紫河夜晚景觀,甚是榮幸啊。”來自北京的一名記者同行向中國網這樣感嘆!
據悉,常德城內的穿紫河是一條古河道。在遠古時代,洞庭湖水漫延至太陽山下。但,隨著自然的變化和人們改造自然的進展,洞庭湖水逐漸消退,形成了面積不等的陸洲、港汊,穿紫河就是其中一條橫貫常德北面的長港。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的不斷擴展,穿紫河由原來的護城河變成了城內河。生活垃圾、工業廢水廢渣的隨意排放,使其變成了污染嚴重,臭氣熏天的水溝。
2006年,常德成為全國第一個用海綿城市理念治理黑臭水體的城市。常德市政府對護城河黑臭水體整治按照“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的海綿城市建設思路,採取“灰綠結合”的四項措施。對直排護城河的污水進行截流改造,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水系主要進行河道恢復、清淤、水生態修復﹔水系綠帶結合水位建設不同的低影響開發設施﹔濱水建筑區合理的組織雨水,合理利用水系綠帶淨化坡面雨水,補充河道水體﹔其他區域通過建設低影響開發設施,滯留和淨化水質,並通過雨水管網補充護城河水體。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常德重新打通了整個穿紫河的“任督二脈”,一頭讓穿紫河和城市的內陸湖柳葉湖相連,另一頭又連通了長江的支流沅江,讓城市的水系又重新煥發活力。
穿紫河從臭水溝再變回碧水,花了10多年的時間,耗費了超過40個億的資金。現在碧波再次蕩漾在穿紫河上,這裡不但成為當地居民休閑的好去處,還成為了一個新興的景區, 414.81公頃沿河風光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碧玉帶。
璀璨的燈光,美輪美奐的表演,涼爽的晚風,緩緩的河水,歷經滄桑的穿紫河儼然已變成常德城市旅游的一條精美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