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長江行】南通:“面向長江、鳥語花香”

2018年05月15日09:45  來源:揚子晚報
分享到:
 
原標題:【美麗中國長江行】南通:“面向長江、鳥語花香”

   5月14日,揚子晚報網記者跟隨“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 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南通,分別參觀了五山、金島生態園、龍游湖、濠河四個景區,依江畔水,河道縱橫,林園棋布﹔花香鳥語,草長鶯飛……大自然的神來之筆,描繪出這裡純靜、祥和、美麗的環境。

   五山:按七個片區整治提升

   五山是南通的地標,濱江是南通的特色。2017年,市委市政府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啟動了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努力建設“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濱江之城。

   目前,五山地區的生態修復正在快速推進。結合旅游策劃,五山正按照七個片區推進整治提升,具體包括:軍山森林公園片區總面積146公頃,利用基本農田肌理,體現農耕田園的原鄉風貌﹔保護自然生態,充分展示生物多樣性﹔密植色葉樹種,營造秋景山林景色。

   南通植物園片區總面積125公頃,以園藝、科普、保育、科研為主要功能,注重園林景觀與市民參與性,展示南通盆景和水生植物特色。

   狼山中心片區總面積230公頃,以大勢至文化和大聖文化為主題,建設佛教文化景點,形成以生態涵養、山水攬勝、禮佛觀光為主要功能的5A旅游景區。

   江觀光帶片區總面積133公頃,貫通觀江游覽慢行線路,形成具有自然生態、慢行體系、休閑游憩、文化展示、科普啟智等功能的綜合性濱江生態公園。

   嗇園片區總面積97公頃,對原景區提升改造,向東擴建玉蘭谷,打造景觀主題分明、環境優雅幽靜、具備近代文化內涵特色的生態園林。

   狼山古鎮片區總面積24公頃,通過整治現有街市,完善旅游服務配套,建設具有南通傳統建筑風貌的歷史古街。旅游配套片區總面積105公頃,整合現有資源,疏導水系和綠化,為五山森林公園提供交通換乘等旅游配套服務功能。

   狼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總工程師環鬆濤告訴揚子晚報網記者,僅將原有的河道水系進行疏通,隻建設必要的旅游配套設施,盡量維持原有綠化樹木形態,不進行園林性景觀性的建設……這是五山及沿江地區建設的“生態配方”。

   金島生態園:植物和鳥類的天堂

  金島生態園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氧吧

   金島生態園位於如皋市長青沙度假區,佔地2300余畝。現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金島生態園運營中心主任季雪峰說,在很多年前,這裡卻是長江邊的一片荒島灘涂,一批批知青坐著船來到了這裡,種下了水杉銀杏樹,又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建設,才呈現出了現在的模樣。

   園內生長著3萬棵銀杏、2萬棵水杉,以及數不勝數的名木,成千上萬的鳥雀在此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這是一個植物和鳥類的天堂,更是一個自然、清新的天然氧吧。園區為了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的優勢,所有規劃與設施都嚴格遵循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木質結構的房屋、原生形態的草木、源自長江的流水﹔質朴無華的山石……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佳木競秀,繁花爭艷,鳥鳴婉轉。

   今天,金島生態園以空前的大手筆,描繪著自己獨具特色的宏偉藍圖——院士工作站、健康體檢中心、海峽兩岸經貿交流服務基地、休閑娛樂中心、氣膜房運動會所、迷你高爾夫樂園、地球村、北京四合院、釣魚台會所等一系列建筑掩映於綠樹碧水之間,為您創設了素質教育、文化交流、健身康療、休閑娛樂、餐飲服務、會務接待的優雅空間,更為您提供了回歸自然、享受健康的綠色環境。

   金島,這個融自然條件與人文氣息為一體的風水勝地,將本著環保、低碳、生態、綠色的理念,向社會展現著獨特的魅力與迷人的風採。

   龍游湖:集多功能於一體

  如皋龍游湖讓人流連忘返

   龍游湖風景區,因緊鄰如皋的母親河“龍游河”而得名,2015年被評為國家3A級風景區。龍游湖風景區總面積約1.6平方公裡,其中龍游湖水面面積為1250畝,湖中有60畝、36畝的兩座島嶼,環湖周圍200米范圍內為60萬平米的環湖景觀帶。

   龍游湖因寧啟鐵路復線工程集中取土而形成的一座人工湖。目前,已接待游客上百萬人次,日接待量達8000人次,節假日最高接待量達40000人次。

   龍游湖風景區包括智島和慧島等。

   從空中俯瞰智島,它形狀像一個玉如意,所以也叫如意島。它佔地60畝,島上種有桂花、櫻花、紫薇等植物。智島上將開發“帆船”酒店和會所,是集商務、休閑、度假等功能於一體。

   慧島位於北側,佔地36畝,是自然形成的小島,島上植物茂盛。取名慧島是與智島呼應,形成智慧的意思。慧島的開發將以生態觀光、盆景體驗為主,充分發揮龍游湖的生態、休閑與文化的綜合服務功能。

   濠河:變成“生態樂園”

  如今的濠河已經成為南通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南通濠河是環繞南通老城區中心的一條古護城河,是南通千年歷史文化的見証,據《通州志》記載“筑城即有河”,建於公元958年(后周顯德5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濠河全長10公裡,水面1040畝,河道彎曲迂回,寬窄有序,最寬處215米,形似湖泊﹔最窄處僅10米,狀如清渠。碧水繞城流淌,河岸綠樹成蔭,綠島點綴其間,構成了南通水包城,城包水,城水一體的獨特水域風貌,是國內僅存的保留最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四條古護城河之一。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缺乏整體規劃和嚴格管理,濠河區域內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生態環境及其服務功能受到嚴重破壞。

   歷屆南通市政府把規劃建設濠河列為加快南通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任務。堅持以科學合理的規劃為龍頭和依據,通過財政撥款、自籌、部分社會籌集等途徑累計投入20余億元,對濠河水質進行了根本性的整治,切實保護水體資源,同時以景區生態化保護建設為目標,拆破建綠,增加綠化覆蓋率。

   先后成功搬遷了4個大型垃圾中轉站、12個水運糞碼頭、56家重污染單位,拆除了周邊12公頃侵佔水面和有礙視覺效果的違章建筑。在主要污染源入口圍攔五條大壩,切斷12處污水主流入口,實現了“隔離污染源,進行清濁分離,初步控制污染”。

   對濠河周邊350個排污口污染物的排放實行了嚴格控制和截流,先后鋪設了20多公裡長的環濠河排污主管道,以及污水截流支管,從源頭上有效控制了污染。

   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濠河從“龍須溝”變成了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生態樂園”。2001年,濠河生態建設工程榮獲江蘇人居環境范例獎,2005年,濠河綜合整治與歷史風貌保護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並為2006年南通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水環境治理優秀范例城市)奠定了基礎。

   如今的濠河,波光粼粼,水清魚躍,宛好一條翠綠的緞帶蜿蜒鋪展於城市的中心地帶,成為南通一道美麗怡人的風景線,被譽為國內河道治理的典范。 (裴睿 楊民仆)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