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隱居富春江畔,創作了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5月15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 生態篇”浙江站媒體採訪團來到杭州富陽區,走訪黃公望村,感受現代版的“富春山居”。
富春江 攝影:劉維靖
風情小鎮建設突出文化和生態特色
富陽的出名靠的是秀麗的山水。“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理結構和天下獨絕的富春江橫貫全境,讓這裡既有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改革開放后,富陽涌現出了眾多民營企業,工業經濟的不斷壯大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富陽區在鐵腕整治污染行業、不斷改善水環境質量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全力推動鄉村振興。
黃公望村便是富陽區鄉村振興的優秀范例。早在1996年,黃公望村就依托山水優勢,開始發展農家樂。近年來又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依托黃公望隱居地景區開發,逐漸建成了一座獨具特色的風情小鎮。
風情小鎮中整潔寬闊的街道 攝影:劉維靖
走在小鎮上,記者看到街道整潔寬闊,綠樹成蔭,路邊小溪潺潺。記者了解到,在改造的過程中,小鎮進行了拆除違建、改造公廁和垃圾轉運站、進行綠化補植、全面開展垃圾分類等工作,為保持整潔的環境,每天都有專人沿街打掃。
街道兩邊的房屋顏值頗高,每個院落都各有特點。 攝影:劉維靖
坐落在兩旁的建筑不僅有民宿,也有居民自家的房屋,每一棟都顏值頗高。黃公望村村辦公室主任顏玲芳告訴記者,村裡專門請來了專業設計師為村民進行培訓,教授他們如何種植和布置花草樹木。每家每戶的房屋和院落都是村民自己打造的。
在風情小鎮的發展建設過程中,文化內涵的挖掘提升是一個重要內容。顏玲芳介紹說,小鎮內擁有居民自己開辦的書畫院兩家,全年開展各類活動16次。作為杭州唯一的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裡還肩負著接待台灣考察團的重任。
此外,保留煙火氣息也是小鎮特色。“拆圍牆”行動讓每家每戶都改造了開放式庭院,美麗環境大家共享。小鎮內田園風光保存良好,既有瓜果滿園,又有茶香四溢。
小鎮環境優美。 攝影:劉維靖
農家樂和民宿產業紅紅火火 帶動村民就業
黃公望村村民朱梅娟和丈夫以前是開飯館的,自2012年起響應政策的號召在小鎮開辦民宿,至今已經有六年時間。隨著小鎮的發展和周邊設施的完善,來這裡的客人越來越多,小鎮旺季的時候要提前一個月訂房間。“我做民宿時間長,老客戶多,一年四季基本都是旺季,還有大年三十來的。”朱梅娟告訴記者。
朱梅娟接受採訪。 攝影:劉維靖
談到生活質量的變化,朱梅娟表示,跟別人合伙開飯館的時候,一年掙個五六萬,現在肯定是要好多了。
村委會黨委書記王忠升稱,在發展小鎮之前,這裡的農民收入來源大多是種地,外出打工的人比較多。如今小鎮發展得如火如荼,外出尋找工作的人少了很多。他介紹道,農家樂、民宿等產業增加了村民的集體收入。但它們不是現在黃公望村村民在家鄉就業的唯一途徑。緊鄰黃公望景區的首創奧特萊斯、中國紅十字會下屬的老年公寓等等,都為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小鎮路邊的標語 攝影:劉維靖
據悉,2017年黃公望村集體可支配年收入580余萬元,人均收入約35900元。在村委會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黃公望村先后獲得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全國文明村、國內最清潔城市示范點、浙江省3A級景區村庄、浙江省美麗宜居雙百村等榮譽。 (劉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