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長江行】打造海綿城市示范點 貴安新區的“生態經”

2018年05月17日13:47  來源:雲南網
 
原標題:【美麗中國長江行】打造海綿城市示范點 貴安新區的“生態經”

  “單這地面上的一塊磚就有80個技術專利,貴安新區的老百姓很幸福,城區從來沒有發生過內澇,和這個海綿城市體系密不可分。”5月16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貴安新區月亮湖景區海綿城市示范點,貴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規劃建設管理局副局長舒永勝對採訪團這樣介紹。

  貴安新區地處長江、珠江分水嶺地區,是兩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其生態安全關系到整個流域的水環境保護貴安新區肩負著帶動西部發展與守護生態兩大使命。自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設立貴安新區,明確三大戰略目標: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和生態文明示范區。貴安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越的生態環境成為貴安新區最寶貴的資源和最靚麗的名片。

  據悉,貴安新區建設海綿城市的初衷是降低污染風險,保障水源安全。海綿示范區作為水源地上游匯水區,其水系功能區劃要求水質類別維持Ⅲ類標准。如何在大規模開發建設的背景下,保持城市內河高標准水質,成為新區亟待破解的難題。海綿城市秉持生態優先原則,要求評估山、水、林、田、湖等核心生態資源的生態價值,劃定核心保護區域,提出城市建設的避讓要求。同時,對於建設用地,提出以低影響模式開發,降低硬化地面比例,減少地塊外排徑流量,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為新區實現城市開發和水體保護的平衡提供了思路。

  同時,貴安新區圍繞“打造全國海綿城市貴安樣本”的目標,提出“全域海綿”理念,編制了《貴安新區海綿城市總體規劃》、《貴安新區中心區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改變傳統城市建大管子、以快排為主的雨水處理方式,將城市分解成組團“微循環”,做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成為全國率先完成海綿城市規劃控制體系建設的試點。

  另外,新區大力實施“十河百湖千塘”生態水系工程,全面暢通河湖水系,規劃建設貴安新區環城水系,形成以“一環、兩河、十四湖”的規劃布局,逐步對新區馬場河、車田河、麻線河等流域進行綜合改造治理,對新區域內重要水域全面施行“河長制”, 建成5座全國最高標准的污水處理廠,讓碧水穿城、綠水繞城、清水串城,使城市在水的潤澤下展現生命的活力。

  “大家都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我們也在2017年安裝新的污水排污系統,環境變好了,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湖潮鄉車田村景區的梧桐雅柱餐廳老板娘徐祖琴也對記者描述。 (郭麗)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