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長江行】河長庫長山長集體立下“軍令狀”,為保護生態重慶真拼了!

2018年05月18日12:09  來源:華龍網
 
原標題:【美麗中國長江行】河長庫長山長集體立下“軍令狀”,為保護生態重慶真拼了!

  

  何波與志願者一起清理河中的漂浮物。記者 李裕錕 攝

  萬裡長江,撐起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正全面推進。

  5月13日至18日,由中央網信辦、生態環境部主辦,重慶、江蘇等11省市網信辦承辦的“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在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舉行,活動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

  從去年的“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到今年的“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重慶都是啟動站。為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重慶一直在努力,集體立下“軍令狀”河長庫長山長們,這樣守護重慶的青山綠水。

  經過何波與同事的治理,三廟河從以往嚴重的垃圾堵塞狀況變成了生態綠色的清澈河流。記者 李裕錕 攝

  河警正在巡邏南川大溪河鳳嘴江段。記者 冉長軍 攝

  河長——

  打通河流治理“最后一公裡”

  進入五月,氣溫日漸升高,何波每天出門清漂的節奏更勤了。

  重慶合川區三廟鎮三廟河,余家灘至響水灘約兩公裡河段,何波是這段河的民間河長,也是河段巡查員、宣傳員、參謀員、聯絡員、示范員。

  工作時,何波身穿熒光黃的馬甲,拿一根3米長的竹竿濾網,下水、撈渣、通渠,動作一氣呵成。

  “天氣大了,一些漂在水面上的雜物和垃圾容易散發臭味,滋生病虫,要清理下才行。”何波說。在他心裡,三廟河的未來,夏可游泳,冬能飲水。

  去年5月,通過自薦和篩選,何波成為重慶首個民間河長,河邊大壩、堤坡河道成為他的辦公室,和水域保護相關的都是他的工作內容。

  民間河長,重慶范圍內由合川率先推出,在部分成熟河段實施,由水域周邊企業負責人、在當地較有威望的知名人士或有較強責任心和正義感的個人擔任。

  到去年底,已有2000多市民自薦簽署協議,成為民間河長,成為分布在河道一線的“偵察兵”。

  自重慶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各區縣結合實際,開展了大量探索創新。在南川,不僅大小溪河有河長,有的河流還配有河警,目前南川全區已經明確了65名河警長,警長每月不定期對河庫開展巡查,並啟用無人機巡河。

  筑牢生態屏障,離不開人人參與。去年底,重慶市水利局、市河長辦、團市委、市環保局印發通知,面向全市招募1萬余名青年志願者擔任“青年志願河長”,建立與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河長體系相對應的“青年志願河長”隊伍體系。

  團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招募的1萬余名青年志願者主要投身到三大行動中,即“青年志願河長”志願行動、“河小青”巡河護河行動、“河小青”崗位創建行動。

  目前,市級青年志願總河長、副總河長以及區縣級青年志願總河長的招募已完成,“志願河長”培訓班已開展多次,初步形成了全民參與河流治理的新局面。

  市河長辦的數據顯示,重慶已分級分段設置河長16611名,實現境內“一河一長”全覆蓋,打通了河流治理的“最后一公裡”﹔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51.68平方公裡,區域林草植被覆蓋率不斷提升。

  長壽湖。 長壽區旅游局供圖 華龍網發

  庫長——

  攜“軍令狀”上任“承包”一片池塘

  5月14日,長壽湖公園內,游人三五成群。作為著名旅游景點,如今有多項體育賽事、休閑項目在長壽湖舉辦。但很少有人知道,長壽湖又名獅子灘水庫,始建於1953年,是獅子灘水電站攔河大壩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淡水湖,水域面積65.5平方公裡、庫容10億立方米。

  上世紀90年代,當地以網箱網欄的方式發展漁業,一些養殖業主過度投肥和捕撈,造成水生態環境急劇惡化,長壽湖水質一度達到劣V類。直到當地2005年徹底取締網箱網欄養殖,長壽湖的水質才逐步好轉。

  不僅是長壽湖,水利普查結果顯示,重慶境內無天然湖泊,市民耳熟能詳的大型湖泊均是由人工筑壩等方式修建而成的人工湖,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水庫。

  此前,重慶的水庫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工程安全和汛期調度運行,而水庫水質保護,則涉及水務、林業、漁業、市政、農業、環保、旅游、建設等多個部門,形成“九龍治水”的復雜局面。

  身處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不僅有4500多條河流,還有3000多座水庫,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治庫之策,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

  今年初,國務院發布指導意見,在湖泊實行湖長制。作為對河長制的延伸和探索,重慶在實施河長制時,便將水庫納入到了實施范圍中。

  市河長辦主任吳盛海說,之所以如此考慮,是因為重慶絕大多數水庫為河道型水庫,攔河壩而成,本身即為河流生態組成部分。此外,除承擔防洪功能外,水庫還承擔工農業生產和城鄉生活供水功能,全市蓄水工程供水量約佔總供水量的43%,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由於水庫內水流速變小,水體自淨能力較河道內流淌時要減少很多。”吳盛海說,一旦水庫水體進入富營養化狀態,就極易導致水質迅速惡化,不僅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還會造成生態災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水庫水質的保護尤為重要。”

  與河長制對應,重慶建立了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庫長體系,分別由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擔任庫長,依法依規落實地方主體責任,協調整合各方力量,加強水污染源頭治理,負責督辦水庫水質改善。庫長工作與河長一樣納入區縣黨政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以及市級黨政機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成為保護工作的“軍令狀”。

  與此同時,水利部門也大膽創新,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治庫之策。在璧山,不少政府部門一把手就有了新的“頭銜”——塘長。

  “對於山區群眾來說,山坪塘是重要的生活水源保障,但過去不少被承包給私人養魚,水質一度嚴重污染,卻未引起注意。”璧山區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說,該區將山坪塘和養魚池納入整治范圍,通過生態修復、退池還田等治理方式,確保全區山坪塘、魚池水質在2019年5月31日前達標。

  目前,重慶3000多座水庫已設立庫(塘)長4700余名,形成了庫長+河長辦+區縣水管站+片區(鄉鎮)水管站+物管公司的管理模式。

  如今的長壽湖,水質穩定在III類,綠頭鴨、班嘴鴨、鸕鹚等珍貴鳥類、水禽也紛紛在此安家棲息。

  南山登山步道入口立起的山長公示牌。 南岸區農委供圖 華龍網發

  俯瞰南山。 南岸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山長——

  從山腳到山頂建立立體保護網絡

  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離不開對山體森林的保護。在山體保護方面,重慶也做出了有益探索。

  5月15日,前來南山登山步道散心的人們發現,入山路口立起了一塊嶄新的山長公示牌,上面清晰地標注著山體名稱、直接管理單位、山長范圍、責任面積以及轄區山長的職責,山長的電話毫不遮掩,隨時方便群眾反映情況。

  如今的南山,也悄然發生著變化。一座座護山亭在南山重要入山路口修建。山長制如同掉落在南山的一顆種子,正步步推進,漸漸形成。

  作為有著獨特區域優勢和資源稟賦的山體,南山是主城綠心、肺葉,生態屏障功能突出,如何讓“心肺”保持“暢快呼吸”?

  今年年初,南岸區提出山長制,全面建立了區、鎮(街)、村(社區)、村民小組四級山長體系,形成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全民共管的森林資源管護長效機制。以維護和提高山體資源生態功能為出發點,筑牢綠色發展底線。

  按照規劃,南岸區將在南山、明月山和廣福山推行山長制,在南山地區先行探索實施。

  記者從南岸區農委了解到,當前,南岸區各級山長名單已基本明確,其中包含南山植物園、南山林場、明月山林場在內的11個單位二級山長20名,三級山長30名,以村民小組為主要載體的四級山長共有95名。

  “在南山街道的各個村社中,我們共設置了40塊山長公示牌。”南岸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除山長公示牌外,為了增加一線防火能力,南山現已率先在全市建立了15座護山亭,日后將在南山、明月山上共修建50座護山亭。

  “這些護山亭大都處在重要的入山路口和山裡的景區處,一方面方便入山的群眾歇腳,更重要的作用是為了讓森林防護人員能迅速觀察到山裡的情況,時刻守護山林。”該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表示,山長制對山體的保護范圍更大,不再僅僅局限於集體森林資源,對於土地資源管護、農村環境建設、地質災害防控等也要包含進來,統一規劃、建設、招商、管理和執法,補齊交通、排洪、排污、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短板。

  據了解,當前關於山長制的相關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著,關於山長的各項工作安排和計劃,關於南山保護的各項措施和意見也將逐步出爐。

  通過在南山的試點,重慶山體保護也將邁入新階段,通過山長制,從山腳到山頂,拉起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立體網絡。

  不搞大開發並不是不發展,讓我們共舞長江經濟帶,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讓重慶山水“顏值”更高,讓重慶大地“氣質”更佳。 (黃宇 周曉雪)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