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長江行】“美麗中國長江行”雲南站活動在祿勸收官

2018年05月19日15:41  來源:大洋網
 
原標題:【美麗中國長江行】“美麗中國長江行”雲南站活動在祿勸收官

  5月17日,“美麗中國長江行一一共舞長江經濟帶”(雲南站)網絡主題活動來到了素有“三水一江地,彝歌苗舞鄉”美譽的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祿勸處滇中北部,北隔金沙江與四川省會理縣相望,是由滇入川的“北大門”。祿勸生態環境良好,境內森林與河流廣袤眾多。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7.12%,位居昆明全市第一。得益於大自然的豐富供養,祿勸水能資源豐富,奔騰的金沙江從這裡蜿蜒穿過,徑流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的21條河流在全縣無數的高山平地中縱橫交錯,最后匯入金沙江流入長江,被譽為“三水一江地”。豐富的水源讓祿勸成為昆明主城最重要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之一。

  近年來,祿勸認真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確立“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引領全縣轉型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依托良好的資源環境優勢,堅持環境整治與生態保護並舉,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同步。祿勸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積極落實國家去產能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推進小冶金、小石材整合,關停小礦山、小砂石料場,限制石材開採,嚴把企業環境污染准入關,嚴控高耗能項目,不斷降低“兩高一低”產業比重,推動產業結構從資源消耗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

  祿勸搶抓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機遇,擦亮“撒壩豬”國家地理標志認証標識、雲南省首批“雲藥之鄉”2張名片,將生態農業、生物醫藥、健康養生、旅游文化、綠色能源、現代服務業等作為主導特色產業,鞏固提升糧、煙、畜、林、果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無公害生態農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自2012以來新種植核桃80.8萬畝、總面積達到110.8萬畝。在金沙江沿岸實施石漠化治理和特色產業發展,大力引導推廣花椒、青花椒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除了較好地保護了水土外,也讓群眾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從祿勸的縣城驅車大約半小時左右就能到翠華鎮,一路上能看到滿山遍野的核桃樹和板栗。

  板栗農許開順現在已經種植100多畝板栗樹。他從1995年開始種,1998年嘗試嫁接。在縣委縣政府的幫助下經過20年的努力,現在一棵板栗樹產16到18公斤,畝產500多公斤,年收入可達50多萬元。許開順表示,目前板栗種植還是比較客觀的,以后會加強提質增效。

  翠華鎮黨委書記付應芝告訴記者,翠華鎮改種植核桃和板栗,不僅增加了群眾的收入,而且提高了綠化率,防治水土流失,保護了生態環境。

  祿勸縣在發展生態農業的同時,還大力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推進鄉村文明建設,進行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等。

  2017年,中屏鎮火本村以危房改造為突破口,以提高人居環境為抓手,實現鄉村振興為目標,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緊盯精准要求、著眼群眾主體,在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先試先行,精准識別認定出21戶C、D級危房,全覆蓋實施了農村房屋改造。其中,修繕加固14戶,拆除重建7戶,風貌改造32戶,水沖廁改造32戶,現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加大村庄污水、廁所、亮化、綠化投入和村組綜合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切實提高農村人居環境,凝心打出“組合拳”,聚力打好“主動仗”,以七改三清“整”村容,實現“危房”變“安居”、“舊貌”換“新顏”,打造出“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留得住鄉愁”的特色村寨。

  據了解,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祿勸縣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城鄉環境質量持續優化,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成功創建雲南省生態文明縣。

  活動的最后,記者一行還瞻仰了紅軍長征過祿勸毛澤東路居舊址、鐵索橋戰斗遺址和烈士陵園,了解採訪紅軍長征過祿勸的情況。在此,“美麗中國長江行一一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雲南站)網絡主題活動完美收官。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