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雲 讓污染無處逃遁

——看雲計算如何助力生態治理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18年05月25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環保雲 讓污染無處逃遁(大數據觀察·雲)

數據來源:江蘇省環保廳

制圖:沈亦伶

在南京,一家鋼鐵企業拿到“排污許可証”后,企業的環保相關信息也會同時傳入污染源“一企一檔”信息系統。作為江蘇環保雲平台的子系統,該信息系統可以實時掌握污染源信息,“診斷”企業潛在污染問題。江蘇被列為首批生態環境大數據試點省份,通過建設雲平台,匯聚全省十萬平方公裡區域內生態數據,助力環境管理與決策。

“南京市草場門,AQI指數是55,首要污染物為PM10,類別為良。”點進江蘇省環保廳官網的數據中心,可以看到江蘇省內72個監測點實時的空氣質量指數等信息。這些數據的背后,是江蘇全省共享的生態環境雲平台。

打通融合“信息孤島”

執法檢查針對性更強,執法效率大大提高

在江蘇省環境保護廳的監控屏幕上,飲用水水源地、大氣土壤環境、化工園區分布、移動執法、建設項目審批等信息在雲平台上一覽無余。這裡是公眾查詢界面的“后台”,也是“大腦”。

操作人員隨機點開一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點位,採樣時間、出口、壓力以及高錳酸鹽指數、溶解氧等環境指標每兩個小時更新一次,直觀又清楚。放眼全省,還可以通過熱區和分級設色來查看某個區域的環境質量狀況。

江蘇省環保廳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省被生態環境部列為首批生態環境大數據試點省份,通過建設雲平台,可以逐步實現“一數一源,一源多用,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推動全省生態環境數據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加強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應用和集成分析,為生態環境保護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據介紹,江蘇省環保廳初步構建了環境信息資源中心框架,打通了硬件、應用、數據的連接渠道,實現硬件資源統一分配管理、應用系統統一注冊管理、數據資源統一接入與監控,初步形成數據共享服務的能力。信息資源中心初步整合了環境質量、污染源、互聯網數據、其他部門數據等11個領域15個業務系統數據,接入數據庫表5300多張、數據量10億條,包含結構化數據1.2T、非結構化數據1.8T,並通過搭建數據資源管理平台實現對數據庫、數據表、ER關系的有效管理,初步構建了數據質量監控體系。

“平均每天至少有300萬條數據進入系統,被調用信息約達150萬條。”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工程師陳高告訴記者,監察執法人員以前了解情況主要靠到現場,即便坐車跑,平均半天才能看一個點,但是現在坐在辦公室打開電腦,就能隨時了解現場基本信息,執法檢查針對性更強,執法效率大大提高。

“智慧大腦”預測趨勢

從大量數據中挖掘規律,及時提供預測建議

很多南京市民還記得,2014年南京青奧會期間,環保部門每天發布的空氣質量報告與預測,精確到了每個小時,通透清爽的好天氣更是有力保障了賽事的舉辦。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能從大量復雜的數據中挖掘出規律,建立起科學的事件模型,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的環境發展情況。”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大氣部部長張璘用“格物致知,預測未來”來概括大氣質量預報能力。

張璘介紹,以全省各地採集匯總海量數據的環保雲平台為基礎,利用中科院大氣物理所提供的先進的空氣質量模型技術,借助22.4億次/秒的高性能超級計算機集群進行立體網格化積分計算,將江蘇省地表到10公裡高空整個大氣層進行三維分層切塊。在水平緯度上,網格精細程度達到3×3公裡﹔垂直緯度上,從50米開始,到10公裡高度的空間內共分為20層﹔時間緯度上,細化到未來7天內每1小時的情況。在這些網格裡,根據工業源、機動車等地面污染源情況,結合氣象預報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物理參數,根據大氣污染物的物理和化學反應方程進行深化計算,提供大氣質量的預測和預報等藍天指數,准確率高達80%以上。

而在重大經貿活動和體育賽事期間,這一預測性分析還能及時提供預測建議,為相關部門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污染控制對策提供依據。青奧會前夕,監測中心通過環保雲平台上的數據分析挖掘,發現由於工程建設等原因,在新建場館周邊的空氣中,來源於灰塵與水泥的鈣離子濃度比以往增加了30%到50%﹔同時,適逢夏季,揮發性有機物和二氧化氮上升為主要污染物。為有效遏制污染物,該中心建議重點控制施工場地揚塵,並加大鋼鐵、水泥、化工等重點排放源的減排力度,在一定時間內穩定保障了會議期間的優良天氣。

此外,在2016年杭州G20會議、歷年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也通過分析雲平台上大量的特征污染物數據,預測污染物排放,為主辦方積極提供科學合理的治理對策。在今年即將召開的青島上合組織峰會上,還將進一步配合國家生態環境部,為相關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做好保障。

“一企一檔”監管排污

對污染源實行全周期管理,信用評級聯合懲戒

去年,南京一家鋼鐵企業經過自行申請、地方審批、國家核准后,拿到了“排污許可証”。自此,這家企業的排污等環保相關信息,都通過相應接口,傳入環保雲平台上的“檔案”裡。

為加強生態環境管理,解決突出環境保護問題,摸清排污單位污染排放情況,江蘇省環保廳設計了“一企一檔”信息系統,對企業基本信息、排污許可信息、建設項目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危廢產生處置信息等相關數據進行統一和整合。

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控中心高級工程師徐潔告訴記者,作為環保雲平台的子系統,污染源“一企一檔”信息系統為跨層級、跨地區、跨部門的數據統籌協調,“診斷”企業潛在污染問題,為提升環境監管工作效率提供支持。目前,“一企一檔”系統已經實現與省工商局市場監管信息系統的共享機制,建立了包含全省136703家污染企業的檔案庫。

“每一個重點污染源的基本信息、生產工藝、治污設施、排污狀況都可實時掌握,企業的投產項目、停產情況、執法信息、信用評價等情況也得以動態更新,從而能夠對污染源實行全周期管理。”徐潔在監控中心演示介紹,例如在對某家鋼鐵企業做新建項目環評中,如果該項目的排污數據出現長期不超標、波動有規律、用超低值來拉低均值等情況,就會重點留意是否存在作假可能。在執法方面,由於歷史記錄中的存在問題和整改情況等都一目了然,使得此后的檢查更有針對性,也避免了重復執法,實現了科學調度。

在此基礎上,江蘇啟動了環境信用評價系統,按照相應指標對環保雲平台上的企業進行評分,將企業分為綠色、藍色、黃色、紅色和黑色五個等級。在江蘇省企業環保信用管理系統裡,各級管理人員可以看見轄區內所有參與信用評價管理的企業信息。對被評定為“綠色”的企業,環保部門建議金融機構予以優惠貸款利率、保險機構降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費率等﹔而對被評定為“紅色”“黑色”的企業,環保部門將暫緩辦理上市、融資等環保審核事項,同時與財政、物價、電力、水利等部門實行聯合懲戒,在土地供應、工程建設、海關認証、企業債券、稅收優惠等多個方面對其進行限制。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25日 09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