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長“牙齒”背后是民生情懷

2018年05月31日08:42  來源:河南日報
 

公益訴訟立案,劍指環保難題,吹皺一池春水,是一項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的改革舉措,對依法制止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促進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無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因污染環境鎮長成被告!5月27日,信陽市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在固始縣法院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固始縣某鎮鎮長因境內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環境成為被告。該鎮鎮長、被告法定代表人當庭表示服從法庭判決,不再上訴。(見5月30日河南日報客戶端)

“官官”對簿公堂,案情水落石出,警示效果顯著。該鎮政府於2013年間未經審批設置垃圾填埋場,造成河流污染,危害生態環境,影響居民生活。2017年9月,該鎮政府在收到“要求立即停止傾倒垃圾的違法行為”的《檢察建議書》后,雖對垃圾填埋場停止使用,但未採取徹底有效整改措施,社會公共利益被損害情況仍在持續。4月11日,固始縣人民檢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責令該鎮政府對垃圾填埋場及原堆放垃圾採取補救措施。案件雖然一波三折,但最終獲得了公正判決,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重要職能,督促鎮政府履行了治理職責,更是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警示基層政府機關在工作中一定要積極履職,重視生態環境建設。

生態環境被破壞,誰能站出來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從2015年起,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授權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領域開展提起公益訴訟試點。今年3月召開的全省檢察長會議要求,全省檢察機關要突出抓好民事公益訴訟、行政公益訴訟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聚焦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重點領域,選准辦好群眾反映強烈、有一定社會影響的公益訴訟案件。公益訴訟立案,劍指環保難題,吹皺一池春水,是一項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的改革舉措,對依法制止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促進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無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飽含哲理的生動論述,旗幟鮮明地宣示了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強決心,形象深刻地詮釋了經濟開發與生態保護的辯証關系。一些地方滿足於自然賦予的良好生態,對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缺乏清醒認識,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重視不夠,從根本上說,是沒有深刻理解“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辯証關系。環境治理不是件易事,但困難就怕“認真”二字。環保工作,隻要認真、較真、動真,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新環保法於2015年開始實施,到現在為止已經施行了三年多。從這三年來的“環保實踐”看,我們不難感受到在這部號稱歷史最嚴環保法的保護下,環保督查、環保問責等各項環保舉措之“鋒利”,讓筆者不禁聯想到了老虎鋒利的牙齒。環保長了“牙齒”,就是要“啃掉”那些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雖說“凶猛”,但這“凶猛”背后是濃厚的民生情懷,為人民提供干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便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劉嬋)

(責編:余璐、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