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一新的月湖 攝影:吳維春
2003年7月11日,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召開浙江生態省建設動員大會,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作動員講話。就在當月,中共浙江省委第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全會作出了“發揮八個方面優勢、推進八個方面舉措”的重大決策部署,也即影響深遠的“八八戰略”。“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作為第五方面,寫入了“八八戰略”之中。從此,浙江省走上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在浙江生態省建設15周年暨第八個“6·30浙江生態日”即將到來之際,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刊發浙江各地生態文明建設典型經驗,以饗讀者。
“海定則波寧”,浙江省寧波市,這座伴海而生,依港而富的華東海港城市,自邁入人類文明之初,就與“水”有著解不開的淵源。
從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傍水而居、栽稻行舟,到秦漢的近海貿易港口、唐宋的“海上絲綢陶瓷之路”、直至當代成為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東方大港,寧波城市發展始終離不開水。就連城中中國藏書名樓之首的“天一閣”,其名字也是來自《洛書》“天一生水”。水滋養了寧波,城市也因水而充滿生機和活力。
這座城市的治水,注定更多地承載著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數千年文化傳承的深切期盼,更是這座古城響應新時代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6月5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推進會。會上,寧波市被授予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長制)工作優秀市“大禹鼎”。這也是寧波市市級層面首次奪得這一榮譽。在當天公布的縣(市、區)級榜單上,寧波江北區、北侖區、奉化區、寧海縣和象山縣5地也榜上有名。
“大禹鼎”是浙江省治水領域的最高榮譽。自2014年浙江省全面打響“五水共治”攻堅戰以來,為發揮地方黨委政府主動性,省委、省政府連續四年開展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長制)工作優秀市、優秀縣(市、區)“大禹鼎”評選工作。
作為一個工業發達、水治理難度較大的城市,2014年,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寧波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五水共治”,統籌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工作。4年來,全市堅持以治污攻堅、治水強基、供水優化、全民節水四大行動為抓手,經歷了清“三河”、全域鐵腕治水、全力以赴剿滅劣Ⅴ類水、全民治水,最終捧得全省治水最高榮譽,也給寧波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生機。
●治水,提升城市形象
“整治后的月湖已經是我們喜歡的模樣了。”位於城中心的月湖整治完成后,市民張先生每天都要到湖邊散步、鍛煉。
月湖,開鑿於唐太宗貞觀十年。寬處似滿月,狹處似眉月,故稱月湖。宋元佑年間更形成月湖十洲勝景。宋元以來,月湖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但由於月湖是人工湖,水體長年處於靜止狀態,流動性差,湖邊大量的老社區存在雨污合流甚至污水直排現象,加之湖底污染物因為缺氧而發生厭氧反應,向水體中釋放氮、磷等營養物質,助長藻類生長,導致月湖水質惡化。檢測數據表明,整治前的月湖水質為劣Ⅴ類,且有逐年惡化的趨勢。
治標必須治本。2017年,寧波市海曙區痛下決心,啟動了包括雨污分流和截污納管改造工程在內的月湖水生態綜合整治工程。按照整治目標,綜合治理工程竣工后一年內主要水質指標將達到Ⅳ類,兩年后達到Ⅲ類,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同時還要形成月湖水下森林、水上花園與岸邊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景致。
目前,月湖區域水質已實現大幅提升,主要水質指標甚至已提前達到和優於Ⅳ類。月湖綜合整治工程進入“雙向淨化與活水系統”的地下主體結構建設階段,建成投用后,將是月湖保持長久美景的重要保障。
據寧波市治水辦(河長辦)提供的資料顯示,近年來寧波市治水成效顯著:2016年,全市完成480條“三河”治理任務,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1062公裡﹔2017年,全市11個國考斷面全面達到考核標准,水環境質量考核得分全省第二。2014年到2017年間,寧波市轄的北侖、奉化、鄞州、慈溪、象山、寧海、江北等區(縣、市)陸續捧回過“大禹鼎”,其中北侖、奉化3次奪“鼎”,象山、寧海兩次奪“鼎”。
●治水,改善生活環境
寧波市江北區新馬小區存在雨污管網混接、污水管網設施基礎薄弱等老大難問題,造成小區環境臟亂差現象突出。
去年3月,中馬街道對新馬小區的污水管網進行清理時發現,雨污合流現象較為普遍,雨污水管有混接、錯接現象,外牆上遍布私自拉接的污水管道。
問題這麼多,該怎麼改造呢?中馬街道採取的主要措施是對居民樓南邊陽台的雨污合流立管進行改造,將其確定為污水管,在污水管的旁邊重新架設了一條雨水管道。以前很多住戶為排廚房污水擅自改接到雨水立管的管道,在施工中也被清理一空。“以前經常堵塞的污水管道現在排水暢通多了,污水也不會再直排到河道中。
為了避免污水直排進入環境,2017年,寧波市在剿滅劣Ⅴ類水攻堅戰基礎上,在全省率先啟動全市“污水零直排區”建設。以老小區、舊城區、工業區等八大區塊為重點,2017年列入計劃的首批45個鄉鎮(街道、功能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順利完成。
截斷了這些入河入湖污染源頭,寧波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明顯改善。2017年,全市10個國家考核斷面優良率達80%,提前三年實現考核目標﹔與2014年相比,80個市控以上斷面水質優良率從33.8%大幅提高到71.3%,水質達標率從57.5%提高到80%﹔全市水環境質量和群眾滿意度雙雙躍居全省第二位。
按照“污水零直排區”四年建設總體部署,寧波市今年已擬定目標,共有82個鄉鎮(街道、功能區)擬創建“污水零直排區”,其中60個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各區縣(市)、園區根據“污水零直排區”創建要求,今年初步安排888個創建項目,預計總投資額77.27億元。同時,在全市7515條河道、4606個小微水體已經實現“河長制”全覆蓋的基礎上,在全市范圍內推行“湖長制”,實現湖泊(水庫)“湖長制”全覆蓋。
今年,寧波市還將繼續推進“生態活水”工程,重點加大中心城區生態調水力度,合理開展水源調配,進一步改善城區水環境質量。
●治水,促進工農業轉型升級
寧波象山縣黃避岙鄉強力推進畜禽養殖整治。目前,全鄉已無散養戶豬場,僅保留規模畜禽養殖場5家,其中豬場1家、鴨場兩家、鵝場兩家。
僅留的一家養豬場——象山群興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投資400余萬元,建造了大型一體化沼氣設備、620立方米生物氧化塘及15畝生態濕地,以生態措施淨化水質,淨化后的水用來沖洗豬場,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合作社還採用干清糞法,將每頭豬的日用水量控制在6公斤內,豬糞集中收集,發酵成肥料。
和畜牧業相比,電鍍行業對水環境的污染更為嚴重。鄞州區用了3年半時間,將51家電鍍企業關停改造為現在的23家,電鍍園區佔地面積由523畝縮減至97畝,電鍍線從900多條減至145條,生產廢水排放量減少了一半多,行業效益顯著提升。
2017年,寧波市完成沿河排口整治8179個,淘汰落后企業215家,384家存欄5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均納入智能化污染防控平台,完成以污水治理為重點的村庄整治284個,為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注入新的生機。
●全民治水,治出心中那片青山綠水
寧波市水利、環保、農業、經信、科技等職能部門組建治水“先鋒隊”,到重點難點區域現場“問診開良方”﹔市縣兩級抽調1075名機關干部組成治水督導隊奔赴基層開展專項督導。寧波市還利用各村(社)換屆選舉的契機,開展任期履職考評,將“治水回頭看”中發現的保潔清淤不力、環境污染破壞、村容村貌臟亂差的村(社)負責人列入不適宜進新一屆班子人選范圍。
在民間,寧波市也形成了全民參與的“治水自覺”。“30萬志願者服務治水”的文明行動在寧波開展得如火如荼。在余姚,各類企業積極擔當治水責任人,朗霞街道90余家企業認領劣Ⅴ類小微水體132處﹔泗門鎮謝家路村幾家企業捐款23萬元成立謝家路村“五水共治”冠名基金,用於治理村裡3個小微水體。慈溪市橋頭鎮在全鎮推出382個“河小二”志願崗,以百米為單位劃分“責任田”,覆蓋了轄區內106條河道、32個小微水體。
治水中還涌現出多支紅色力量。寧海縣長街鎮在6個縣級河道、20條鎮級河道上建立了26個治水臨時黨支部,整合千名黨員力量,施行挂圖作戰、項目包干,打通治水的最后一公裡。平原村成立治水黨支部成立后,半月內就移栽了河岸橘樹210株、清理露天糞坑19個,水岸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寧波市各高校、科研機構積極開展“科技治水下基層”服務,投入科技經費支持節水等領域科技項目研究,引進高層次人才及專家100余人。全市各條戰線累計招募10萬名青少年“河小二”“紅領巾”志願者,僅去年一年就累計開展巡河1000多次,發現上報問題334個。 (林偉 王旭東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