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協同應對大氣污染與氣候變化

2018年07月05日07:51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日本協同應對大氣污染與氣候變化

▲圖為日本普通零能耗住宅的設計外觀。

圖為坂本和彥在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又將迎來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機制建立20周年,也是日本第五個環境基本計劃發布之年。在此背景下,由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日環境高級別圓桌對話會近日在北京順利召開。對話論壇設置了“協同應對大氣污染與氣候變化”“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環境管理”等專題論壇,分享了日本在大氣、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管理、農村環境治理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經驗,以及綠色生產轉型、培養綠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有效舉措。本版特刊發日本治“氣”的相關報道,以饗讀者。

日本歷史上曾遭遇非常嚴峻的環境問題。在大氣污染方面,1900年開始,化工廠的排放開始對大氣造成消極影響。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中日環境高級別圓桌對話論壇上,日本環境省環境大臣政務官笹川博義介紹:“隨著1950年后經濟重建和工業的迅速發展,一方面是經濟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則導致重工業地區出現嚴重的大氣污染,尤其在城市地區出現了光化學煙霧大氣污染的問題。”

■ 針對汽車尾氣出台專門的法律

意識到大氣污染的危害后,日本開始制定一系列法律,通過完善法律體系為環境治理提供保障,約束違法行為。日本亞洲大氣污染研究中心所長坂本和彥說:“從1969年~1973年之間,日本政府針對一氧化氮、顆粒物、二氧化氮、硫氧化物、光化學氧化劑、臭氧等分別制訂了環境標准。”

從防護人體健康等角度出發,日本於1993年出台了《環境基本法》。“這是一個基本的框架,框架內有《大氣污染防治法》《汽車尾氣排放法》以及《二惡英治理法》等,后者是針對固定污染源和移動污染源採取的措施。”坂本和彥說。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汽車尾氣排放法規比較特殊,是由不同的法令和法律組合而成。2003年東京推出了日本首部專門對PM2.5及其以下顆粒物的法令,其嚴格程度甚至比歐美標准更嚴苛。2006年4月,日本開始施行《關於特定特殊機動車尾氣規制的律》,這是日本首部針對非道路車輛的尾氣排放出台的法律。1年后的5月,日本修訂了《汽車NOx·PM法》,以進一步遏制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這部法律規定,在大氣污染較為嚴重的個別交通集中區域和需採取對策的區域內,從2009年年初起採取針對特定區域污染防治的對策以及汽車限行等措施。2009年9月,日本空氣質量標准中增加了PM2.5的指標,其標准與美國相同。

在汽車尾氣污染防治中,日本的標准制定細化到不同種類、不同重量的汽車尾氣排放,還在污染物總量上對各種尾氣排放進行嚴格控制。對污染物產生的衍生污染進行檢測分析,將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列入專項制定計劃,並且將其控制細化到了具體的行業中。

根據日本環境省環境管理局相關資料數據顯示,汽車尾氣排放污染物的貢獻濃度中,多數來自卡車和巴士,大多是柴油車。因此,加強柴油車尾氣排放管控十分必要。“依據《汽車NOx·PM法》的規定,針對一些舊車如日本首都圈、大坂、愛知縣等尾氣排放比較嚴重的地區,採取一定的尾氣排放監管措施,另外也會採取總量控制的措施。”坂本和彥說。

■ 減少短壽命氣候污染物排放

坂本和彥認為,大氣污染防治應該和溫室氣體減排協同作戰。因為能源生產的同時會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消費造成二氧化碳和硫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的生成。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氣污染的治理同時也是溫室氣體的治理。“單純對二氧化碳的減排並不能產生綜合的效果,與此同時要積極對短壽命氣候污染物進行治理。”坂本和彥強調說。

相關研究表明,甲烷、黑碳、對流層臭氧和某些氫氟碳化物等短壽命氣候污染物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較二氧化碳和氧化亞氮等長壽命溫室氣體短,且全球增溫潛勢(GWP)較高,對短期全球氣候影響顯著。短壽命氣候污染物還對局域空氣污染貢獻較大。如黑碳和甲烷,是局域霧霾天氣和光化學煙霧的重要成因之一。減少短壽命氣候污染物的排放,能夠產生多方面的協同收益,特別是能在應對短期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影響及改善局域空氣質量等方面實現共贏。

當前,短壽命氣候污染物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在《蒙特利爾議定書》框架下,國際社會也在共同努力減少氫氟碳化物的排放。如美國已致力於削減填埋場甲烷,替代高增溫潛勢(GWP)的氫氟碳化物,還出台了生物燃氣發展路線圖( Biogas Roadmap)來鼓勵甲烷的回收和利用。由於針對黑炭的減排效果明顯,歐盟已將黑碳作為單獨的空氣質量評價指標,並出台嚴格的削減和替代政策。加拿大執行新的空氣質量管理體系,並將致力於削減工業源和非工業源的黑碳排放。此外,孟加拉、哥倫比亞、尼泊爾等山地國家還出台了黑碳的清單編制計劃及相關的減排行動計劃。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負責人表示,從2015年開始,政研中心就開始對短壽命氣候污染物進行相關研究,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支持下開展了關於控制短壽命氣候污染物的研究,今后這項工作還將繼續拓展和深化。

日本的零能耗住宅到底長啥樣?

時至今日,提到日本的零能耗住宅,日本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依然印象深刻。“零能耗住宅英文簡稱為ZEH(Zero energy house),是指不消耗常規能源,完全依靠太陽能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的住宅,其目標是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節約人類的能源消耗。”徐靜波告訴記者。

目前,日本正在全社會推行零能耗住宅計劃。這也是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在2015年12月14日公布的一項計劃。預計到2020年,日本將有50%以上的新建住宅成為“零耗能住宅”。

● 太陽能房屋

今年3月,徐靜波到日本東北地震災區參觀災民新建的住宅。陪他一起去的是日本岩手縣災后重建委員會委員長木村清且先生,他也是一位建筑大師。去的那天,正好趕上當地上田家的新房落成交接。

上田家的新房是一棟兩層半的單體建筑,掩映在茫茫大雪之中。這棟別墅樓,也是木村先生的公司設計的。它與一般的建筑比,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作為設計者的木村先生告訴徐靜波,這裡有三個“不”:一是不使用電力公司的電﹔二是不使用煤氣﹔三是不排放二氧化碳。也就是說,這棟樓是名副其實的“零能耗住宅”。

在樓裡上上下下走了一圈,徐靜波發現,整棟住宅採用太陽能發電系統,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液晶板。全部花費約200萬日元(約12萬元人民幣),日本政府補貼了一半,個人承擔一半。室內的太陽能運營信息表顯示,當時的發電量是5.5千瓦,但是家裡隻用了0.5千瓦。“多余的5千瓦電力干什麼用?可以賣給電力公司,一個月賣電的收入,大約是2萬日元(約1200元人民幣)。”徐靜波告訴記者。太陽能發電系統除了保証室內電力供應之外,還可以燒熱水使室內供暖系統運轉。

上田家做飯使用快速加熱的電磁爐,其電力同樣來自於自家的太陽能發電。電力公司的人告訴徐靜波,如果在陰雨天,太陽能發電不足時,電力公司的電會自動輸入實現互通。當天氣好轉后,太陽能發出多余的電,則自動賣給電力公司。

木村先生指著上田家的牆體介紹說:“從牆體到門窗全都使用隔熱阻冷材料,在門窗關閉的情況下,即便冬天室外溫度為0℃,室內不開空調也能讓溫度保持在10℃~15℃之間。”

採訪中徐靜波表示,建設零能耗住宅、打造節能環保型社會,日本政府和國民正在為此做出踏踏實實的努力。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公布的日本“零能耗”住宅的建設進度表顯示,到2030年,日本所有新建住宅必須按照“零能耗住宅”標准建造。

● 鼓勵居民與政府合作

推進零能耗住宅計劃背后,是日本落實《巴黎協定》、不斷推進溫室氣體減排的努力。日本環境省環境大臣政務官笹川博義表示:“日本在2015年7月向聯合國提交了日本承諾草案,承諾到2030年比2013年削減26%,這是日本溫室氣體削減的目標。”

為此,日本內閣於2015年5月通過地球溫室化對策案。作為長期目標,日本將會在205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削減80%,最大限度應用可再生能源,同時徹底推動節能的普及。通過各種舉措,大幅度削減日本國內溫室氣體的排放。

“《巴黎協定》要求各國提供長期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戰略,日本環境省於今年3月制訂了長期大幅度削減基本思路。具體來說,技術創新並不單純指技術,還指將技術普及到社會體系的創新,這將為大幅度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形成堅實的基礎。”笹川博義說。在多年經濟發展中,日本積累了較好的低碳技術。笹川博義表示,希望用這些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的削減,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整個地球排放的削減,到2050年前發揮幫助世界成為低碳社會的引領作用。

目前,日本內閣已經通過了第五次環境基本方針。日本海外環境協力中心理事長竹本和彥表示,日本的減排願景強烈,將盡量削減來自於生活的排放,將採取包括低碳電源、循環使用資源等技術。另外,還將通過制定具體的政策來實現,如碳定價機制、公開環境信息等。

當然,日本政府深知溫室氣體減排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早期戰略中,日本鼓勵每一位國民與政府合作。到2030年實現家庭40%的削減目標。“可以說,我們的國民要進行智慧的環保選擇,比如把家電都換成環保家電、開展一次性收貨,避免快遞多次送遞等。對於政府來說,推行零能源住宅項目、使用海上風電等來支持住宅、辦公樓等再建,最終推動實現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笹川博義說。(張春燕)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