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貢區調整產業結構,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雲南昆明:不種花的梅子社區,更美了

楊文明

2018年07月09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不種花的梅子社區,更美了(美麗中國·和諧共生)

  如今的梅子社區,部分區域已經成為斗南濕地公園。

  肖建華攝

  在梅子社區,漫步田埂,一不小心就會驚起一群白鷺。吸引白鷺的,是水裡暢游的野魚。

  梅子社區,位於雲南昆明呈貢區斗南街道。近年來,呈貢通過調整用地結構、產業結構,為治理農業面源污染、保護滇池展開了探索。

  滇池之濱,菜地恢復為濕地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梅子社區的村民以種水稻為主。“可別小看稻田這樣的人工濕地,那會兒種雙季稻,施肥少也基本不打農藥,加上滇池那會兒自淨能力不錯,滇池水質也就有保障。”呈貢區土肥站站長鄭開雲說。

  后來,梅子社區村民改種蔬菜。村民李有才說,靠著種花種菜,村裡人10多年前就過上了好日子。

  不過,蔬菜復種指數高,要想長得好,追肥不能少。雨季滇池漲水,李有才家的菜地每年都會有段時間沉入滇池,化肥農藥也就流了進去。

  另外,生活污水即便達標排放后,仍含有一定量的氮磷物質。如果直接排入入滇河道,會對滇池造成污染。而濕地中的植物可以吸收水體中的氮磷,減少流入滇池的富營養物質。

  開展全流域系統綜合治理,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為保護滇池,2008年,呈貢區出台退耕還濕政策,起初每畝地每年補償5000元租地款,后來漲到1萬元。梅子社區的村民把環湖路內的幾百畝地全部上交,改為濕地。

  為解決涉農居民生計問題,呈貢區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勵農民外出租地、扶持涉農居民創業就業。去年7月以來,呈貢區相繼出台《關於扶持涉農居民創業就業的意見》《昆明市呈貢區扶持涉農居民創業就業意見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措施。

  “滇池流域環境敏感,環境承載量小,過量農肥會造成污染,在環境承載量大的地方,蔬菜花卉合理施肥污染會較小。”鄭開雲說。

  呈貢區對涉農居民外出租地給予一定扶持,涉農居民外出租地從事蔬菜、花卉等種植業,購買家庭/小團體意外傷害保險的,由區政府補助50%保費,每戶每年補助不超過600元﹔購買農作物自然災害險的,由區政府補助50%保費,每戶每年補助不超過3000元。鼓勵成立涉農居民創業協會,加強對涉農居民外出租地創業就業跟蹤服務。

  “外出租地種菜,最擔心的是自然災害。現在自主購買農作物自然災害險、家庭意外傷害險,政府都補助50%保費,很實惠。”在陸良縣租地的呈貢區涉農居民李永貴說。

  此外,為逐年提高相關人員養老保險政府補助標准,呈貢區計劃從2017年至2020年,用4年時間逐步將政府補助部分提高到個人當期繳費總額的80%。

  調整產業結構,引導產業轉型

  呈貢區花卉辦主任何汝田介紹,呈貢鮮切花種植面積從最高時的3萬多畝降到如今不足2000畝,“盡管呈貢花卉種植面積大幅減少,不過對周邊州縣花卉產業卻形成明顯帶動”。

  呈貢區積極引導涉農居民多途徑就業。比如,對涉農居民,每年擇優選取200戶給予每戶1萬元一次性創業補助﹔涉農居民在呈貢轄區內首次創辦企業,符合相關規定的,給予3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助﹔涉農居民創業貸款優先享受現行失業人員創業擔保貸款、“貸免扶補”貸款、微型企業培育工程等民生貸款相關財政貼息政策。

  除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昆明市也通過支持斗南特色小鎮建設等方式,採取措施引導花農向花卉第二三產業方向轉型。

  當地政府還通過項目投入,引導農民升級種植方式。2018年,呈貢區投資30萬元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投資67萬元實施農作物病虫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項目。

  改進種植方式,減少農藥使用

  留下來的一部分田裡,村民們的種植方式也在悄悄發生轉變。

  “用沒用劇毒農藥,水裡的魚知道。”村民王艷良邊打包用過的農藥瓶邊說,大規模種菜很難不打藥,不然真要招了虫想殺虫都來不及,但現在沒人打劇毒農藥,用過的藥瓶、藥袋村裡也都統一收集處理。

  鄭開雲說:“一方面,物理、生物防治技術用得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通過加大執法檢查和處罰力度,劇毒農藥在市面上已經很難買到。”

  源頭治理以外,隨著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末端倒逼機制也在形成。

  梅子社區涉農居民張宏春做起了蔬菜貿易,“別地兒種菜為啥沒咱們梅子人賺錢?我們種的是精品蔬菜,不少還要出口。一旦農殘超標,整批蔬菜都要毀掉,銷毀費用還得我們自己承擔。”

  “肥料進了湖泊是污染,進了農地就是資源。”鄭開雲說,以前村民用尿素、碳銨等傳統化肥多,作物吸收率也就20%左右。現在不同了,不少村民用上了水溶性肥料,吸收率能到60%,也減少了進入滇池的氮磷量,“水溶性肥料往水裡一倒就行,雖然肥料貴點,但是省工錢”。

  以往菜地的肥水直排滇池,遇到下雨更是泥沙俱下,如今新建的斗南濕地水系迂回曲折,留下了泥沙,也為濕地植物吸收氮磷提供了更多機會。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