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停工!隻為那些美麗的粉紅精靈

2018年07月16日08:41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三次停工!隻為那些美麗的粉紅精靈

7月15日,在新疆國道218線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第三標段190公裡處的施工現場,挖掘機靜靜地停在工地邊。一旁已漸漸長大的一群粉紅椋鳥幼鳥,嘰嘰喳喳正跟著成鳥在碎石堆裡蹦蹦跳跳,練習腿部和翅膀機能,嘗試飛上藍天。不久,它們將離開這裡,遷飛南亞。

從5月初至今,選地、筑巢、捕蝗、繁殖、育雛……成千上萬隻粉紅椋鳥已在此安家2個多月了,這裡成為了他們繁衍生息的樂園。

盡管工期十分緊張,在此施工的中國石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因粉紅椋鳥突然遷徙至此,已先后三次調整施工方案,一再延緩施工。

5月初,施工方准備清理前期因為爆破形成的約300米長的碎石帶時,卻發現碎石堆上停留著很多鳥,為避免對鳥兒的傷害,便決定暫停施工。

“起初,我們以為這些鳥過些天就會走,可等了一段時間,鳥兒們還是遲遲不走。我們便再度調整了施工方案,繼續延期施工。”三標段安全總監董志閆說。

至6月下旬,因夏季雨水較多,這個路段出現石頭滾落現象,施工方怕造成安全隱患,對現場進行檢查時,又發現石堆縫裡有剛孵化的雛鳥。

怎麼辦?多方咨詢了解后,施工方得知這種鳥叫粉紅椋鳥,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屬遷徙性候鳥,冬季棲息在歐洲東部和中亞中西部,每年5月遷徙到中國新疆西部繁衍,是有名的“捕蝗能手”,可以保護草場免受蝗害,也被牧民們親切地稱作“草原鐵甲軍”。這種鳥喜歡在石頭堆、崖壁縫隙處筑巢繁育,幼鳥一般會在6月底至7月中旬出巢。三標段190公裡處的碎石堆,就這樣成了這群“粉紅精靈”的家。

為此,該公司又做出了“至粉紅椋鳥繁育結束再恢復施工”的決定,並依據新疆荒野公學自然保護科普中心提供的保護方案,耗資10余萬元購置了鋼管和綠膜網,圍起了面積逾3000平方米的密目網和鋼管支架做成的防護網,豎起了“椋鳥孵化區”的保護標識、“禁止鳴笛”的提示牌及護鳥宣傳牌,同時清理了因雨水沖刷而鬆動的碎石,避免鳥兒受到傷害。

石油人的暖心行動經過愛鳥人士的傳播,在網上迅速發酵,無數網友紛紛點贊。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努爾瑪提·加依爾拜發微信說,施工方此舉是“速度讓步於生態的最好體現”。

“我們初步估算,三次停工已讓企業增加了近200萬元施工成本。”三標段總工程師姜東軍說,“盡管如此,我們認為是非常值得的,保護好生態是石油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良好的生態環境帶來的收益更加難得,沒有什麼比生態效益更重要,隻要鳥兒不走,施工絕不復開。”

即便如此,全體施工人員仍立下了軍令狀,一定保質保量按期完工。

國道218線墩那高速公路是新疆交通“57712”工程規劃的重要組成路段。作為該工程項目8家參建單位中唯一一家石油工程建設企業,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標的第三標段為國道218線種羊場至七十二團段公路工程,路線全長34.113公裡,投資達4.8億多元。該工程於2016年8月開工,計劃在2018年底完工。目前,封停路段大約長300—400米,除了該路段,承建的剩余路段已全部貫通並開始鋪油。

保護生態環境、履行社會責任、建設綠色工程是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在國內外工程項目施工中秉承的一貫宗旨。此次保護粉紅椋鳥行動,只是該公司在此工程中眾多保護生態環境的做法之一。

建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為保護好生態環境,第三標段項目部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各施工現場始終做到整潔、有序、暢通、標志清晰,“工完料盡場地清”,嚴控各類污染物產生。同時,對施工區域內發現的各類動植物進行合理有效的積極保護。(朱 彤 宋 鵬 李 媛)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