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雲南劃出大比例生態紅線 

2018年07月17日19:10  來源:中國環境報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發布雲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日前正式發布,雲南全省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30.9%,在今年年初國務院批准的京津冀3省(市)、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共15個省份中,雲南省劃定的比例高,劃定的絕對面積也大。

為何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生態保護紅線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這個紅線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將危及生態安全、人民生產生活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要精心研究和論証,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態保護紅線,如何從制度上保障生態保護紅線,把良好生態系統盡可能保護起來。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期間,要求雲南要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殷殷囑托:“生態環境是雲南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的寶貴財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護好”。

雲南省委、省政府牢記總書記囑托,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確定了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為核心,以保障和維護雲南生物多樣性、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三大主要生態功能為主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國家和雲南省生態安全,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劃定比例為何高?

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除了沙漠和海洋,地球上所有的生態類型在雲南都能找到

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國土面積39.4萬平方公裡,佔全國4.1%,生態系統類型和生物物種種數佔全國一半以上,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物種基因庫”的美譽。

雲南省環保廳負責生態紅線工作的相關負責人特別強調,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不是之一。

他說,除了沙漠和海洋,地球上所有的生態類型在雲南都能找到,這就是雲南生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這就不難理解,雲南全省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30.9%,包含生物多樣性維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三大紅線類型、11個分區,主要分布在滇西北高山峽谷區、哀牢山—無量山山地、南部邊境熱帶森林區等生物多樣性富集及水源涵養區域,以及金沙江、瀾滄江、紅河干熱河谷地帶和東南部喀斯特地帶等生態敏感脆弱和水土保持重要區域,構成了雲南“三屏兩帶多點”的生態保護紅線空間分布格局。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條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裡,穿越崇山峻嶺,形成世界罕見的“三江並流”自然奇觀,“三江並流”也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在這片區域裡,有9600多平方公裡被納入生態紅線,其中約6000平方公裡是在世界的香格裡拉——迪慶藏族自治州。迪慶67.2%的國土面積被納入生態紅線,也成為全國15個生態紅線劃定省份中劃分比例最高的州市之一。

處在三江並流核心區的迪慶州德欽縣,窩在兩山之間的縣城小的可憐,只是一個長7公裡,寬僅350米的狹長地帶,但卻擁有雲南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佔地28.16萬公頃,面積接近迪慶州德欽縣的12%。德欽生態紅線劃定比例76.8%,紅線佔比位居全省前列。

記者了解到,在雲南的129個縣中,41個縣紅線比例在30%以上,紅線面積比例超過50%的縣有6個﹔在39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中,紅線比例平均值為43.4%,紅線面積約佔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的50.3%﹔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中,紅線面積平均比例為46.4%。

■劃定為何非常難?

生態系統雖然豐富但卻極其脆弱,生態空間都是斑塊狀、孤島狀分布

雲南省環保廳負責生態紅線的負責人感慨道:雲南紅線非常重要,但又非常難劃。

雲南紅線為何難劃?

這位負責人解釋說,雲南的生態系統雖然豐富但卻極其脆弱。雲南生態系統類型數量多、種類豐富,但分布地域卻非常狹窄,每一個生態系統分布面積都非常小,再加上雲南的地理特點,94%是山區、半山區,隻有6%的坪壩(平地),農村分布廣泛、點多面廣,村鎮跟森林等生態系統交叉、鑲嵌在一起,導致生態系統非常脆弱、破碎。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生態保護紅線和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各是各的空間,互不重疊。雲南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也將包括在紅線裡面的基本農田剔除出來,兩者基本不重疊,但雲南的生態系統、農田都非常破碎,互相鑲嵌,一些很零碎的農田在紅線內沒法剔除。這位負責人說,要是剔除出來,雲南的紅線就像篩子一樣,是一個洞一個洞的。

雲南沒有北方那樣連片的生態空間,都是斑塊狀、孤島狀分布,劃生態保護紅線難就難在這,不能像北方那樣連片地劃,既要避開生產空間、生活空間,避開農用地、城鎮,但森林跟農村又是交叉咬合在一起,難以避免。所以紅線非常重要,又非常難劃。

雲南最終確定了 “三屏兩帶多點”的生態保護紅線空間分布格局。那麼,生態保護紅線這條線在雲南是什麼形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雲南的紅線從形態上講,沒有形成一條完整的線、一個連續分布的空間,是一個一個斑塊構成的,這是雲南最大的問題。

雲南森林覆蓋率比較高,但真正的原始森林不多。雲南省明確,不管原始森林是什麼性質,公益林也好、商品林也好,必須要保住,如果我們的原始森林都保不住,還有什麼可保的。所以,原始森林全部劃入紅線。

除國家規定必須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的9類禁止開發區外,結合雲南實際劃入紅線的九大高原湖泊一級保護區、牛欄江流域水源保護核心區、極小種群物種分布棲息地和原始林等,雲南將其定位為基礎紅線。基礎紅線是絕對不能動的,是雲南省最基本的核心紅線,涉及的規劃礦區、探礦權、採礦權等都必須從紅線退出,基礎紅線以外的其他紅線區域盡量協調生產、發展等。

如此艱難下,雲南的紅線劃定,不僅完成了國家的“規定動作”,還增加了雲南的“自選動作”,劃定比例達到了30.9%。

■紅線怎麼劃?

基礎的技術工作必須做扎實,對生態功能重要、禁止開發區域做到應劃盡劃

這條紅線怎麼劃?

2017年雲南省委、省政府將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生態紅線管控列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楚雄州副州長張曉鳴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強制性的行為,通過紅線強調到底什麼地方保護,到底在什麼地方開發﹔因不是在一張白紙上劃,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解決,很多利益沖突、歷史問題要調整。

此外,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是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坐標、拐點等,需要相應的技術力量來支撐。雲南省有色地質局楚雄勘查院作為楚雄州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支持單位,分院院長王學文介紹說,工作比預想要復雜的多,基礎的技術工作必須做扎實,所有的坐標、線、點等都要准確。

楚雄州環保局局長蘇光祖介紹說,楚雄圍繞“三山兩江”的生態功能區定位,對省方案中點狀分布、破碎區域,與相關規劃和重大項目、民生保障工程、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進行適當扣除,對生態功能重要、禁止開發區域做到應劃盡劃,調出部分在“兩屏兩帶”、生態脆弱區進行補入。最終,科學合理、客觀准確地進行優化調整,確保扣除、補入部分依法依規,依據充分,符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的要求,預留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生活空間。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要求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要劃入生態紅線。楚雄人在高處,水在低處,是老旱區,缺水,前幾年曾經歷過5年大旱,老百姓對水源非常愛惜,但楚雄縣以上的飲用水源基本是二類和三類水,沒有一類水。為了更好地保護水源地,楚雄州結合自身特點,把縣級以上的重要水源地劃進生態紅線,甚至有些鄉鎮的飲用水源地也劃進了紅線裡。

最終,省裡對結果很滿意,楚雄不光主動增加了劃定比例,還連片解決了點多分散的問題,將該保護的地方盡可能地保護,將紅線能連就連起來。

像這樣的故事,在雲南各州市都有。如是,歷經三上三下,全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雲南在先天生態資源既豐富又復雜的前提下,愣是劃出了一個純淨的生態保護紅線。這位負責人解釋說,從現有紅線來講,與基本農田、礦產資源、商品林的關系協調處理得比較好,基本不重疊。雲南在很難劃的前提下,把紅線劃得比較純淨,問題協調解決處理得比較好。(記者班健 蔣朝暉)

(責編:初梓瑞、庄紅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