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程晨

2018年07月23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人與自然是兄弟(記者手記·看見長江)

天高,雲凝,干熱的風。腳下嘩嘩的水聲,是湍急的金沙江在滾滾東流。雲南麗江玉龍縣的金沙江邊,一個種柳故事讓人感動。

流水,棧道,筆直的杉。眼前密密的樹林,3萬棵中山杉正茁壯成長。雲南昆明的滇池東岸,一片水上森林令人震撼。

兩年多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思路指導著長江經濟帶建設,《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出台,《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的簽署,各省區市生態紅線的劃定……從頂層設計到各地措施,都貫徹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參加“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活動,記者此行見到的一個個人、聽到的一句句話,則讓人更直觀地感受到了普通人對長江認識的細微變化以及生態意識的點點提升。

金沙江邊原來是沒有柳林的。這柳林,是江邊干部群眾數十年來植樹造林的成果。長江上游又稱金沙江,河谷坡陡、風大。和長江中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景象不同,在上游,江流並不寬闊,一下大雨就容易發洪水。有心插柳柳成林,柳林長起來,村民們發現,不僅防風防沙,還能保護耕地。這幾年,不僅亂砍濫伐的幾乎沒有了,還有很多人參與志願植樹。“環境好,生活才幸福。”石鼓鎮84歲的趙碧老人道出心聲。

中山杉原本也不生長在滇池邊。它們幾年前才被引進到滇池邊的撈漁河濕地。附近污水處理廠的尾水被引入撈漁河濕地,經過中山杉的處理,降低氮磷含量再流入滇池。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環保局局長楊福順從事環保工作25年了,他說,從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粗放排污、圍湖造田,到后來的污水淨化、退耕還湖,再到現在的綜合治理、科學施策,既是治理思路的進步,也是生態理念深入人心的過程,“市民生態意識越來越強,遇到破壞環境的事,就算對自己沒有直接影響也要管一管”。

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怎樣堅持?我在這裡看到了。堅持不只是嚴密的法治監管、合理的產業結構,也是普通人從自發到自覺的參與。

看著眼前郁郁蔥蔥的水上森林,我想起在雲南玉龍聽到的納西人那句話:人與自然是兄弟。我想,雖然很多人也許沒有聽過同樣的表達,但是我們心中都有同一個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向往,也懷著同一種建設美麗中國的熱情。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23日 20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