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0日至6月7日,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6個督察組陸續對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東、廣西、雲南、寧夏等10省(區)實施督察進駐。截至7月7日,督察進駐工作全部完成。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大數據
罰款51062萬元、問責4305人
據生態環境部(下稱“環境部”)官方統計,“回頭看”期間,督察組共計與140名領導干部進行個別談話,其中省級領導51人,部門和地市主要領導89人﹔走訪問詢省級有關部門和單位101個﹔調閱資料6.9萬余份﹔對120個地(市、盟)開展下沉督察。
目前,各督察組已進入督察報告起草和問題案卷梳理階段,並安排專門人員繼續緊盯地方邊督邊改情況。
截至7月7日,督察組共收到群眾舉報45989件,經梳理分析,受理有效舉報38165件,合並重復舉報后向地方轉辦37090件。對於督察組交辦的群眾舉報的生態環境問題,地方已辦結28076件。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對截至7月7日的相關數據進行梳理后發現:
“回頭看”期間被責令整改的企業共22561家,其中廣東省4364家,超過江蘇省的3392家,位居10省份第一﹔立案處罰的企業有5709家,其中江蘇省獨佔1401家,為10省份最多﹔罰款共計51062萬元,江蘇一省就達23996.08萬元,佔總量近一半,遠超排第二的廣東省的6492.9萬元﹔立案偵查共405件,拘留464人,包括刑事拘留292人,其中又以廣東明顯居多,共刑事拘留140人﹔約談2819人,其中雲南省約談686人﹔問責4305人,最多的河南省被問責1015人。
一些公眾產生疑問,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的江蘇、廣東,應該對環保較為重視,為什麼給人感覺環境問題更為嚴重?對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向記者分析了幾種可能性:首先,作為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其工業規模其他省份難以相比,違法違規企業的數量也可能更多﹔其次,近年來隨著產業升級,工業在本省境內發生轉移,而當省內環境監管水平不平衡時,這些企業會對遷入地區造成污染﹔再次,東部地區民眾的環保意識很強,在舉報、收集証據方面可能為督察組辦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針對督察發現的“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問題,督察組進駐地方后,環境部每天均有案例披露,且所有案例均描述具體,不乏嚴厲措辭。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對已披露的案例進行梳理發現,被點名批評的企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共計59個,其中江蘇有9個,為10省份之首,排在其后的河南及黑龍江均為8個。廢棄物堆放、污水傾倒、廢氣排放是通報中批評較多的問題。而在一些省份,某類問題可能較為突出,如江蘇被點名批評的企業中,化工企業約佔半數,而廣東被點名的4個案例中,有3個與水污染直接相關。
官方通報了哪些反面典型?
江蘇鎮江國企“屢次被投訴、處罰,都不為所動”﹔廣西貴港國資委“隻算經濟賬,不算環境賬”
“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現象,從一開始就是“回頭看”的重點關注對象,從官方披露的典型案例看,這些現象也最常被提到。
例如黑臭水體整治是廣東省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方案明確的重要任務之一。廣東省清遠市納入黑臭水體整治的有瀾水河、海仔大排坑等4條河。地方上報的資料顯示:4條河水質監測均達到要求,公眾評議結果為96%,“清澈見底、魚類成群”。
督察組“回頭看”隨機抽查了清遠市海仔大排坑的治理情況,現場檢查時,沿河居民覺得這就是個笑話:“不下雨的時候還是又黑又臭的。也就去年有幾天感覺好一些,當時清遠市正在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監測數據顯示,五洲世紀城段水體發黑發臭,水質氨氮濃度達23毫克/升,遠超過重度黑臭標准。
廣東省及清遠市既然整治工程沒有完成,如何上報已經消除黑臭?督察組表示,要深入調查,堅決查實“假裝治污”“表面治污”問題,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在“回頭看”披露的案例中,一些國有企業也被通報批評。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茂源化工有限公司(下稱“茂源化工”)是一家國有企業,卻屢因污染問題被投訴和查處。環境部通報稱:2011年8月,江蘇省環保廳、監察廳對其實施挂牌督辦。由於企業緊鄰居民區,當地老百姓對大氣污染反映強烈。從2014年開始,丹徒區就計劃將該企業搬遷至化工園區,在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后又承諾年內啟動。然而督察結束后,當地政府對整改承諾棄之腦后,企業搬遷一拖再拖,到現在還在原地正常生產,且2016年以來,企業又因超標排放問題被處罰3次。
環境部還在通報中指出,作為一家國有企業,茂源化工“本應在環境保護方面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然而卻對污染治理偷工減料,屢次被投訴、處罰,都不為所動”。
而對一些政府部門存在的問題,督察組在批評時也毫不客氣。
6月22日,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對廣西貴港市開展下沉督察,發現貴港市水泥廠作為市國資委管理的市直企業,將閑置廠房出租給春晨礦業有限公司、富木塑粒廠、致發鋁制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在不到60畝的場地上,形成一個廢渣、廢塑料、廢電容等多種固體廢物非法處置窩點,現場污染極為嚴重。
環境部在通報中指出:貴港市國資委隻算經濟賬,不算環境賬,有關部門監管不力,長期默許貴港市水泥廠出租國有資產從中獲利,隻要企業能夠獲利,其余事項一概不問﹔督察組發現問題后,貴港市水泥廠匆匆與富木塑粒廠、致發鋁制品有限公司終止租賃合同,但對於租用面積最大、租金收益佔大頭、租期已經結束的春晨礦業之間的租賃關系處理,態度依然曖昧,不願解除合同。
問題解決徹底、影響范圍大……“回頭看”的威力有哪些?
一位環保志願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某些環境問題一拖就是10多年,屢屢舉報,但受理都難,在中央環保督察過程中,這些問題終於不再被視而不見。他直言道,如果某個案例被環境部當作典型通報,“那問題就相當於被解決了”。
寧夏泰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瑞制藥”)惡臭擾民是“回頭看”期間最早一批被通報的案例,15年來,群眾對這一問題投訴不斷,卻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督察組查實問題並公開曝光,對當地產生極大震動。
6月22日,泰瑞制藥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為了滿足廣大居民對優美生活環境的需要,同時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我公司決定全面停產,實施搬遷計劃。”
除了解決問題的徹底程度,“回頭看”的威力還體現在影響范圍上。記者發現,雖然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進駐的省份共10個,但影響卻是全國性的。
四川並不在此次“回頭看”名單內,但四川省環境保護督察組於5月28日起,分4組分別進駐成都、綿陽、達州、廣安4市開展省一級的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主要針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移交信訪問題辦理情況和反饋意見整改落實情況、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和強化督察發現問題整改情況,以及市、縣(市、區)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等開展督察。最終在8月完成對全省21個市(州)的全覆蓋,為下半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做准備。
湖南也不在“回頭看”10個省份之內,但湖南岳陽日前根據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和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關注的重點內容,制定了一套整改清單。在清單任務的整治時間上,一般都要求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對標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
不少關注環保的人士表示,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不能替代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的建立,但持續不斷的“回頭看”及類似督察活動的開展,本身就是建立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袁衛星認為,許多具體環境問題的最終解決要依靠技術,包括“回頭看”中發現的問題,但技術與政策需要兩條腿走路。作為新能源及節能領域的科研工作者,他提到,“回頭看”會增強地方和企業的成本意識。企業和地方政府會逐漸意識到經濟發展不能以環境為代價,保護環境就是在減少環境成本的支出,這也可以倒逼地方的產業、技術升級。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北京代表處總監付璐認為,“回頭看”給了地方政府一個明確的信號,即環保督察不是一時性的,從而給地方持續不斷的壓力。“但是中央環保督察本身也要耗費大量人力,從長遠看,中央和地方都人手有限,我們認為還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建立長效機制:首先,立法要有足夠的震懾力。其次,執法要嚴格,一是抽查,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做到時時檢查,但一旦抽查出問題,就要懲戒到位﹔二是技術應用,比如機動車排放的實時檢測技術等,可以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最后是政府一直提倡的全民共治,包括‘回頭看’在內的每一次環保督察也都要依靠民眾的舉報。”
馬軍認為,對於典型案例大量、及時、詳盡的通報,是本次“回頭看”的亮點之一。他說,督察組下到基層,把問題查得很實,更能引起地方的重視,也提醒其他企業不要犯錯。另一個亮點是“回頭看”不僅督企,也重視督政。“這能從更深層次上解決問題。比如‘一刀切’現象,看似只是懶政,實際是地方官員為了保住烏紗帽。‘回頭看’期間,督察組注意到地方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並多次約談。”
在建設長效機制方面,馬軍認為,除了要給地方壓力、震懾力,未來還要思考如何邁向有效的屬地管理。“很多地方被問責時,有人提出,感覺地方環保部門經常為地方政府背鍋,因為很多問題是地方政府或其他部門造成的,比如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所以未來也要給地方環保部門更多支持,讓地方政府更加主動地承擔責任。”(記者胡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