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起死回生 運達印染實現無水印染

2018年08月01日08:35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印染企業砸掉“染缸”

紡織印染行業一直是公認的重污染行業。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大背景下,江蘇省常州市以“263”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為抓手,對多家企業進行關停整頓。陣痛之中,紡織印染企業不斷尋求出路。常州運達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運達印染”)研發無水印染技術,將原來的污染行業轉型升級為低能耗、無水化的產業,走上了綠色發展的道路。

污染大戶必須轉型

武進支持企業走技術創新轉型升級之路

在印染行業集聚的江蘇、浙江兩省,產品產量幾乎佔全國產量的半壁江山。數據顯示,2017年1月~11月,江蘇省化學纖維產量為1353.86萬噸。

常州武進分布著眾多的紡織、印染企業,發展模式粗放、產業結構偏重給產業規劃、行業管理、污染控制帶來了不少難題,生態環境成為明顯短板。武進雖然在之前的環境整治中已經關停了一批企業,但環境要求持續加嚴背景下,印染企業如何轉型升級成為政府和企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運達印染位於武進湖塘鎮,主要從事織布、牛仔布后整理、白坯布染色等,擁有28台染缸,年產2000噸織布,產生20萬噸印染廢水。傳統印染工藝必須經過高溫高壓處理,產生大量印染廢水和廢氣,這樣一家印染企業一度被列入了關停名單。

在廣泛征求企業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武進區於2017年5月12日率先出台《關停企業扶持政策》和《安全關閉指引》兩份文件,明確支持企業走技術創新轉型升級之路。由此,運達印染通過生態倒逼走上了升級之路。

無水印染不需要一滴水

運達印染研發高分子染色助劑,實現了無污染、零排放的清潔化印染

早在“263”專項行動啟動前,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和持續高壓,武進的印染企業已經意識到自身遭遇的環保瓶頸,開始主動謀求出路了。

運達印染從2016年開始,就與中國航空航天研究所、華東理工大學和江蘇大學專家合作,研發高分子染色助劑。歷經上萬次試驗后,運達印染解決了深色滲透難題,成功實現了無水印染技術在化纖面料上的突破。

傳統印染工藝,必須經過高溫高壓,產生大量印染廢水和廢氣,而無水印染整個染色過程不需要高溫高壓,也不需要一滴水,實現了無污染、零排放的清潔化印染。根據國家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使用這一技術的染色布,各項指標全部符合國家標准。

至此,運達印染一舉淘汰28口染缸,從一家傳統的印染企業轉型為推廣無水印染技術的環保企業。

“我算了一筆賬,採用傳統工藝印染一噸布需要大約100噸水,採用無水印染,每噸織布可以節約用水70噸,加上蒸汽、電費和人工費用,每噸節約成本超過2000元。對一家企業來說,節電節煤各項加起來節能增效也許只是幾百萬元,但如果在全國化纖布企業推廣,對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污貢獻會很大。”運達印染董事長張安達表示,“以后,還要繼續研究,把工藝從現在的滌綸拓寬到棉類、錦綸類等,讓更多的印染企業可以使用無水技術。”

很多企業希望可以嘗試

湖塘印染行業積極整合資源,關注環保和綠色發展,形成資源共享

運達印染的無水印染技術受到了多家企業的青睞。“我一直在尋找技術改造提升空間。”湖塘本土企業、曠達集團負責人說,“聽說有無水印染技術,無污染,節能環保,我們企業希望可以嘗試一下。”

廣東鬆興泰織造公司負責人在實地考察運達印染之后也十分欣喜:“在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的大形勢下,企業也面對污染物排放量指標減少、生產產能受到制約的問題,無水印染能夠有效解決印染企業面臨的問題,我們認為這項技術值得推廣。”

據了解,目前,廣東印染企業鬆興泰織造已經與運達印染達成了合作協議,並且試產成功。曠達集團也已與運達印染開展對接合作。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陳志華表示,無水印染技術的推廣,將對全省乃至全國紡織行業的產業結構和資源節約利用帶來重大價值。

2018年2月4日,“湖塘商會運達印染生態共建百萬光彩基金”成立。張安達表示,捐資百萬元成立基金,為的是讓更多的印染企業能看到希望,走出困境。

這只是湖塘紡織印染企業合作的一個縮影。在當地,紡織印染企業積極為整個行業謀求出路,除了在湖塘商會領導下,積極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外,企業更多地開始關注環保,關注自身的綠色發展。

在湖塘鎮,有這麼一批企業,希望依靠過硬的設施和良好的環境,成為行業的領頭羊和綠色發展的標杆。“企業要發展,要生存,靠的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轉型升級。”當地企業家表示。(駱冬明 李萍 李莉)

(責編:施麟、董菁)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