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沙地上撒多少綠色,沙地就回報人多少驚喜。”全國治沙標兵、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無定河鎮薩拉烏蘇村農民殷玉珍的果園今年喜獲豐收,這幾天把她忙得團團轉。
治了40多年沙,殷玉珍越來越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開始從荒漠化治理中,收獲農牧民增收、工業發展的碩果,生態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生產優質糧果的綠色銀行
沙地西瓜個大瓤沙,谷子撐起沉甸甸的穗子,蜜桃綴滿枝頭……秋意漸濃,毛烏素沙地深處的“玉珍生態園”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裡。
“瓜果沒打過農藥,用的都是農家肥,是真正的綠色食品。我種的小米一斤能賣30多塊錢,拉到旗裡都搶著買。”質優價高的瓜果雜糧,每年能為殷玉珍帶來近50萬元收入。
眼下,許多鄂爾多斯農牧民從單純的種樹治沙向沙裡淘金轉型。被馴服的茫茫沙地,正變身瓜果之鄉米糧川。
“今年挂果不錯,估計能賣3萬多元吧。”東勝區罕台鎮的楊候庭望著40多畝沙棘樹,充滿了憧憬。
鄂爾多斯市是全國最大的沙棘種植區,僅東勝區就有沙棘林60多萬畝。這種酸溜溜的金黃色小果子,維生素C含量是獼猴桃的兩倍以上,被稱為“維C之王”。
“沙棘的果枝葉根都有利用價值,渾身是寶。今年,公司預計加工沙棘果5000噸左右,每噸收購價1萬多元。”內蒙古天驕聖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雲飛說。
為了扶持沙棘加工產業發展,東勝區設立了沙棘產業園,目前已有4家加工企業落戶。除了果汁飲料,這些企業還生產果醋、沙棘油、花青素、沙棘葉茶等深加工產品,市場緊俏。
近些年,鄂爾多斯市引導農牧民和企業種植沙棘、山杏、紅棗、歐李、桑葚等食品飲品原料林。全市已涌現出天驕聖果、高原杏仁露、蒙棗等一批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每年生產飲品3萬多噸,成為帶動生態建設、農牧民增收的一支生力軍。
藥材灌木蘊藏巨大的寶藏
沙地,其實是個“聚寶盆”,尤其是沙生植物。
甘草,既是藥材,又能固沙、改良土質。杭錦旗出產的“梁外甘草”,久負盛名。
過去20多年裡,杭錦旗在防沙治沙過程中,鼓勵農牧民和企業種植甘草等有經濟價值的植物,生態、經濟效益一舉兩得。目前,全旗人工甘草種植面積達到100多萬畝。
“麻黃草主要供應幾大中藥廠,一畝年產干草300公斤左右,純收入超過3000元。”達拉特旗白土梁林場場長王雙喜說,林場種植麻黃5000畝,是國內最大的麻黃生產基地之一。
目前,鄂爾多斯市的肉蓯蓉、枸杞等藥材種植面積也在增長,藥材加工產業日益壯大。
灌木每隔3-5年需要平茬一次,否則就會枯死。去年底,鄂爾多斯市的檸條種植面積近900萬畝,另有上千萬畝的沙柳等灌木林,每年平茬產生大量枝條。億利康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檸條、沙柳等植物枝葉,每年可生產上萬噸顆粒飼料。“供不應求,公司計劃擴大生產規模。”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波滿懷信心地說。
2012年投入運營的毛烏素生物質熱電公司,每年可消化沙柳等灌木平茬枝條約18萬噸,發電1億多千瓦時。“沙柳枝熱值高,幾乎不含硫等雜質,是優質燃料。”副總經理韓廣平說,借助捕集技術,燃燒產生的純淨二氧化碳又被用於養殖珍貴保健品螺旋藻,目前每年生產螺旋藻干品100噸,收入近4000萬元。
工業和三產發展的熱土
雄渾的大漠,蔥蘢的綠洲,令人神往。近年來,許多企業瞅准商機,紛紛投資沙漠游項目。響沙灣、恩格貝、七星湖、銀肯塔拉……昔日黃沙漫卷之地,如今已成為聞名遐邇的旅游景區。
酒店窗外即是浩瀚沙海,滑沙、戲水、纜車等項目異彩紛呈……響沙灣旅游區總經理張瑞明說,今年前8個月,景區已接待游客近70萬人,收入過億元。
沙漠游帶火了鄂爾多斯市旅游市場,去年全市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長近19%。
經過治理開發,大片的沙漠、沙地還成為一處處工業園區、村鎮,孕育著發展的希望。烏審旗烏審召鎮位於毛烏素沙地腹地,過去,這裡黃沙漫漫,全旗最大工業企業的原料來源——鹼湖,幾乎被流沙吞噬。如今,佔地6萬畝的沙窩子已成為草木繁茂的園林式工業園,博源化工、中煤蒙大塑料等4戶大型企業落戶於此。園區佔地3000畝的生態公園裡,草坪如茵,花草芬芳,湖面上水鳥嬉戲,每天吸引著許多人前來散步觀景。
蘇裡格、圖克、納林河,如今一批工業園在烏審旗崛起,落戶的中天合創等大項目污水處理后回用,成為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發展的典范。
上世紀90年代,杭錦旗獨貴塔拉鎮一帶流沙肆虐。經過20多年治理,如今的獨貴塔拉鎮外綠林庄稼環繞、鎮內綠樹成蔭。
“有綠色,就有希望。”獨貴塔拉鎮黨委書記哈斯其勞說,隨著旅游業、特色農牧業發展和伊泰、億利等一批大型工業項目落戶,獨貴塔拉鎮已經成為全市的工業重鎮、經濟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