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高毛虎帶領民工聯隊種樹 (章琳琪 攝)
當晒得黢黑、穿著朴素、外表年齡比實際還要大的高毛虎出現在面前的時候,記者怎麼也想不到,這樣一個住在沙漠腹地、看上去極為普通、且不善言談的農牧民老漢,竟然靠著勤勞與智慧在庫布其沙漠治沙種樹種成了百萬富翁。
“他們家現在有兩套小二層(注:當地人對別墅的稱呼),三輛小汽車!”面對記者的追問,旁邊一位了解內情的億利集團工作人員搶著回答,而高老漢則有點不好意思地嘿嘿笑著低下了頭。
“他以前可窮了,24歲才娶上媳婦,媳婦家比他家還窮,所以才肯嫁他,”高老漢的老底繼續被這位快嘴工作人員無情揭開,“結婚后因為家裡太窮,媳婦還老打他……”
在採訪過程中,高老漢的手機不停響起,都被他看一眼就摁死了。當鈴聲再一次響起的時候,記者示意他無妨可以先接電話,老漢按了接聽鍵手機還沒來及放到耳朵上,坐在將近兩米寬會議桌對面的記者就清楚聽到手機裡傳出了一個火爆的高音女聲,高老漢聽了下沖著電話用記者聽不懂的當地方言也吼了兩聲,就把電話挂了。
“是他老伴。”快嘴工作人員對記者解釋了一下就轉向高老漢,“現在家裡地位提升了,不再被老伴打了吧,高總?”
“嗯嗯,以前家裡窮,都是老伴說了算,現在是兩個人都說了算。”高老漢有點兒得意地說。
記者留心到剛剛出現了“高總”的稱呼,有些疑問,快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漢現在自己成立了公司,也是公司老總了。
“我公司名字叫‘綠色科遠種植有限公司’,我兒子名字高科,我孫子叫高致遠,都是我取的。”高老漢非常得意地告訴記者。
1960年出生的高毛虎,1977年初中畢業后就開始在沙漠裡靠挖甘草、打零工謀生。2000年開始,億利集團大量招募庫布其沙漠及其周邊的農牧民,參與大規模沙漠治理。當時已40歲的高毛虎隨即放下手中的零活兒,從外地趕回家鄉,加入了億利集團沙漠生態治理的隊伍。剛開始種樹,高毛虎和其他農民工一樣,每天領20-30元工錢,這對他來說,在當時已經是個難得的好工作,賺錢不少,離家近,還能幫妻子分擔壓力。
治沙過程中,對種樹質量要求嚴格並且善於總結經驗的高毛虎不斷地摸索門道,提高自己的治沙種樹技術。他種的樹不僅規格符合要求,而且成活率也高。就這樣,他一步步成長為治沙能手,得到了億利集團生態項目負責人的認可。2000年到2003年,他共賺到了5萬多元錢,生活有所好轉,也積累了扎實的沙漠治理技術和經驗。
“集團最初治沙時是五六個技術員指導和監督兩三千農民工種樹,農民工的工資也是固定的,無論干多干少干得好不好,每天都是20到30塊的工資。有些農民工就隨便挖個坑把樹埋裡面,然后睡一天覺出來領工資。”快嘴工作人員——億利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賀鵬飛說,“后來我們覺得這樣干不行,就探索出承包制,把一塊地承包給一個民工聯隊,分三年驗收,每年按成活率付錢。”
2004年,億利集團鼓勵有帶頭能力、有經濟基礎的農民工牽頭組建治沙民工聯隊,市場化承包生態種植工程。
賀鵬飛告訴記者,第一年種樹,民工聯隊的隊長要自己先墊付相關費用,包括購置相關的機械設備,所以風險和壓力都在隊長身上。
對自己非常有信心的高毛虎把自己之前掙到的5萬多元全部拿了出來,組織了一個五六人的農民工隊伍,購置了設備和樹苗,先試驗性地承包了幾十畝地,成為億利第一代治沙民工聯隊隊長之一。
“一開始就還是跟以前一樣用鐵鍬挖沙坑把樹種進去,有一天過來看到頭天晚上大風把前幾天種的樹全刮沒了,一下坐在沙子裡哇哇哭,”高毛虎回憶當年的情景。
后來高毛虎下決心改進技術,經過自己摸索並在億利集團技術員指導下,發明了“水氣植樹法”(即造林過程中以空心鋼管作為沖擊水槍,通過水泵的壓力,將水直接射入沙丘中形成栽植孔,然后將苗條插入栽植孔,並用水槍將苗條周邊的沙土沖入空隙,填滿封實,一次性完成造林和灌溉工序)。靠著這個技術以及隊伍管理,高毛虎第一次承包就不僅收回了成本,還淨賺五六萬元,成功在沙漠裡掘到了第一桶金。
“水氣植樹法”后來成為億利集團“微創”種植技術的核心技術之一,這項技術得到推廣后,不僅大幅降低了治沙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植樹的效率和成活率。依托“微創技術”,高毛虎更加有信心和底氣了,他承包的工程從幾十畝、幾百畝到上千畝,民工聯隊隊員也從最初的幾人、幾十人到上百人,年收入也逐年攀升至20多萬。現在他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百萬元戶”,從一個不文一名的窮小子,變成了經濟地位、家庭地位雙提升的富老漢。
黨的十八大后,高毛虎的公司跟著億利集團,走出了庫布其沙漠,他自己和老伴分別各帶一支民工隊伍,先后去了內蒙古通遼科爾沁沙地、河北壩上、內蒙古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西藏山南等地。其中在科爾沁沙地承包5100畝種植工程,成活率達到86%以上﹔在河北崇禮承包了冬奧會生態修復工程,種植樟子鬆、檸條58000棵,成活率高達95%以上。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6000畝,成活率高達95%。西藏山南扎囊縣3000畝,成活率高達91%。
“每個地方的沙地都不一樣,同時承包種樹的隊伍也有好多支,但成活率驗收時我每次都拿第一,不拿第一我就接受不了。”高老漢極為得意地告訴記者。
看著這位對自己種樹技術無比自豪的黢黑老漢,記者深深敬服。
2017年,高毛虎被杭錦旗黨委聘為獨貴塔拉鎮杭錦淖爾村名譽村黨支部書記。他上任后,與杭錦淖爾村“兩委”班子經過認真調研,決定利用村集體的60多畝鹽鹼地,與億利集團共同建設甘草育苗基地,億利集團提供種子種苗,高毛虎投資基礎設施和勞務,共同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振興鄉村,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當時全旗從100多人裡就選出了23個名譽村支書。”這位在1999年就光榮入黨的高老漢最為得意地告訴記者。
截至2018年年初,高毛虎在庫布其沙漠累計向億利承包種植工程近10萬畝,是232位跟隨億利集團治沙種樹的民工聯隊隊長中的一個杰出代表。而通過他個人的技術創新和億利集團開創的這種民工聯隊承包治沙模式,快速推動和提升了庫布其沙漠的治理速度及成效,也正是“庫布其精神”中“科學創新”精神的一個杰出代表。
記者在來庫布其沙漠之前確實怎麼也想不到,世人眼裡的不毛之地,竟然能在治理的同時,獲得企業、個人、生態效益三豐收,這不能不說是“庫布其模式”的一大奇跡。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庫布其模式’主要包括黨委政府政策性推動、企業產業化投資、社會和農牧民市場化參與、技術持續化創新四個關鍵部分,我們企業在治沙過程中雖然投入很多,但也收獲了豐厚回報,其中包括數百項技術專利。特別像高毛虎他們這些民工聯隊隊長,不僅收獲了個人的‘金山銀山’,還帶動了一大批農牧民脫貧致富。”賀鵬飛說。
“對,對,對……”高老漢點著頭說,黑黑的滿是褶皺的臉上,滿滿都是滿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