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岡:遺愛湖暢想曲

江 柳

2018年08月13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遺愛湖暢想曲(行天下)

東坡問稼景區再現蘇軾躬耕黃州城東的一面坡地(東坡)的場景,景以此得名。

黃均明攝

水韻荷香景區,展示蓮文化主題,建愛蓮館,湖中廣植荷花,以此得名。

黃均明攝

遺愛湖是一座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的城中湖,緊鄰長江,自然天成。湖面縱深開闊,波光粼粼,岸線蜿蜒曲折。從2006年開始,當地政府用十二年時間精心打造了一座遺愛湖公園。

走進公園,隻見花團錦簇,草木繁蔭,美不勝收。這裡曾經荒草叢生,垃圾遍地,污水橫流,高壓電線穿湖而過,怎麼也無法同眼前的情景聯系在一起。如今,這是一座集生態環保、文化傳承、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生態文化主題公園。整個公園分為十二個景區,集蘇東坡詩詞賦之佳句,採遺愛湖形景物之靈氣,分別命名為遺愛清風、臨皋春曉、東坡問稼、一蓑煙雨、琴島望月、紅梅傲雪、幽蘭芳徑、江柳搖村、水韻荷香、大洲竹影、霜葉鬆風、平湖歸雁。十二景名中包含了春夏秋冬、鬆竹梅蘭、風花雪月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北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謫居黃州四年多時間,在這裡寫下了七百多篇詩詞文賦和大量書法作品,給黃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說:“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在這些作品中有一篇《遺愛亭記》,贊頌時任太守徐君猷“去而人思之,此之為遺愛”,是一位將大愛遺留黃州、百姓愛戴的好官。遺愛湖因此而得名,遺愛湖公園也就當仁不讓地承擔起表現“東坡文化,遺愛主題”的重任。

十二個景區四字命名或取自蘇東坡作品,或由地理方位與文學作品合並而成,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景區裡的植物、展館、建筑、雕刻等都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種意境和主題。各景區突出一種植物,對應蘇東坡創作於黃州的一篇詩詞文賦。

我們首先進入遺愛清風景區。蘇東坡在黃州寫下著名的《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主景區門口有四塊巨幅石碑,上面刻著“一詞二賦”的意境和寒食帖書法作品,展示蘇東坡在黃州完成的巔峰之作。往裡走,有蘇東坡雕像和蘇東坡紀念館。館內有大量珍貴圖片、字畫和文物,應用聲、光、電組合,再現蘇東坡在黃州的生活、創作場景。

沿著彎彎曲曲的湖岸,走近一處木牌坊,我們來到東坡問稼景區。這裡有東坡田、茶園、海棠園、百草園,有一犁榭、一麥廊、一飽軒等建筑,再現蘇軾躬耕東坡的場景和《東坡八首》的意境,傳達東坡閑適隱逸的精神韻味。

紅梅傲雪景區種植了數千株各種梅花,蔚為壯觀。蘇東坡酷愛梅花,更善寫梅花。豪放的如“春來幽谷水潺潺,灼爍梅花草棘間。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婉約的有“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自古以來,蘭花是高潔典雅、堅貞不渝的象征,也是蘇東坡人格的化身。幽蘭芳徑景區種植各種各樣的蘭草,建有幽蘭館,集中展現蘭文化。蘇東坡在《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中寫道:“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大家都說人生不再,為什麼這水還能往西流呢?為什麼要消沉呢?這是蘇東坡心境的一種表達。

“江柳搖村”取自蘇東坡的一首詩:“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蘇東坡在黃州期間,於雪堂前親手栽了一棵柳樹。幾年后,朝廷將他調任汝州團練副使。蘇東坡實在不願意去。看到老百姓依依不舍來為他送行,蘇東坡寫下那首著名的《滿庭芳》。他就是帶著這樣一種依依不舍的心情離開黃州的。

走著走著,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導游告訴我們,大洲竹影景區到了。這裡講述蘇東坡與竹的故事。蘇東坡一到黃州就寫下了“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寫下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大洲竹影的“竹影”,來源於蘇東坡經典的小品文《記承天寺夜游》。作者感慨月色至美,竹影至幽,若非大度包容的心態,寵辱不驚,進退自如,是不能識得的。它折射出蘇東坡的人格魅力。

霜葉鬆風是十二個景區中面積最大的。這裡以自然原生態為主,保存大片的濕地和茂密的森林,尤以鬆林和色葉植物為特色,是鳥類的天堂。景區名字也來源於蘇東坡的詩:“自知醉耳愛鬆風,會揀霜林結茅舍。”獨立寒秋,感受鬆風陣陣,觀賞層林盡染,定會物我皆忘。

此情此景,所見所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滿眼都是文化,可以發思古之幽情,思接千載、視通萬裡﹔可以回憶中學課本、重溫詩詞大會、吟誦千古名篇﹔可以謀篇布局、胸有成竹、構思詩畫。這一路走來,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和巨大魅力之中。

我們徜徉於十二景區之間。導游介紹,整個工程跨越十二年,鋪設排污管道十二公裡,封堵排污口三十六處,鋪設游步道四十九公裡,修建亭、台、樓、閣 、館、舍、苑、榭、橋等各類建筑一百多座。公園種植各類植物四百余種,各類喬木、亞喬木近二十萬株。公園裡最早栽下的樹到今天已經十來年了。十年樹木,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這座建成區不到五十平方公裡的城市,卻擁有一座五平方公裡的城中森林公園。

傍晚,市民陸陸續續從四面八方向公園走來。這個開放式的公園不就是他們自家的后花園嗎?孩子們歡聲笑語,有的和音樂噴泉捉迷藏,有的玩著高難度的輪滑﹔婦女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五六處廣場舞群體,隨著歡快的音樂展現她們曼妙的舞姿﹔有幾處戲曲班子,正有模有樣地演唱黃梅戲經典唱段﹔有老人用超大毛筆蘸水在地上練字﹔還有從湖那邊傳來悠揚的小提琴和薩克斯聲呢。大家怡然自得,各得其所。

遺愛湖是大自然饋贈黃州的一顆明珠,蘇東坡是歷史帶給黃州的一座寶藏。遺愛湖公園將二者融為一體,好似陳釀美酒,日久彌香。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8月13日 第 12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