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觀鳥:豫西山區紅腹錦雞數量快速增長

龔金星 人民網記者 王玉興

2018年09月01日09: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三門峽觀鳥記

棲息在枯樹上的紅腹錦雞。

張明雲攝

豫西山區,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草廟村。立秋后的一天,下午5點多,村民余治民帶著我們,爬上了他家后面的一個小山梁。

這裡處於甘山和寺河山交會地帶,山高路遠,谷深林密,自然環境獨特,紅腹錦雞等珍稀動物棲息於此。

10多分鐘后,我們到達山上的觀鳥點。這是一塊不大的山間平地,平地的一頭,幾根木棍撐起了一個簡易棚子,頂上蓋著遮雨的塑料瓦,四周裹著黑色的遮陽毯,面朝空地的方向撕開了幾個洞,便於觀察和拍攝。平地的另外一頭,豎著幾根枯樹老根,供鳥兒棲息。

同行的攝影師張明雲迅速架起三腳架,挂上長焦鏡頭,調整好相機參數,目不轉睛地盯著前方。

他是三門峽市的一位攝影師,以拍攝野生鳥類聞名攝影界,很多人就是從他的鏡頭裡,認識了白天鵝、紅腹錦雞、綬帶、環頸雉、反嘴鷸等珍稀鳥類。

這個觀鳥點,是張明雲和余治民打造的。在長期的野外拍攝中,張明雲發現這個區域有紅腹錦雞等大量珍稀野生鳥類,就和余治民一起搭建了這個棚子,設置了投食點、飲水點,吸引鳥類駐足,也為攝影師提供了絕佳的拍攝機會。

50多歲的余治民平時在家耕種著10來畝山地,這個觀鳥點設立以后,每天早上5點鐘和下午4點鐘,他都會來到這裡給鳥兒補充食物,更換飲水,然后靜等紅腹錦雞的光臨。

“我每天都做記錄,來了多少隻,在這兒停了多久,都投放了什麼食物,這些我都記的有底兒。”

1個小時過去了,依然沒有看到紅腹錦雞的影子。雖然已過立秋,天氣依然有些悶熱,塑料棚子下的我們,個個汗流浹背。

“余師傅,它們怎麼還沒來?”記者有些焦急。“你放心,6點40分之前,它們肯定下來。”余治民依然是心平氣和。

“噓!”張明雲示意大家不要說話,同時指了指前方,對面的山坡上,一隻紅腹錦雞踱著悠閑的步子,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然后是第二隻、第三隻。它們時而飛上枯樹,飛快地啄食,時而跳到地面,駐足凝望,時而叫上幾聲,呼朋引伴。旁若無人,悠然自在。

相機的快門聲飛速響起,大家都怕錯過了這個美好的機會。

紅腹錦雞簡直是造物主的杰作:金黃色的腦袋、虎皮紋的脖頸、藍寶石般的后背、紅色的腹部、褐色的尾巴,躍動著的五彩斑斕在巍巍青山襯托下,顯得那麼絢爛奪目。

幾分鐘過后,吃飽喝足的紅腹錦雞先后離去。幾個小時的奔波,短短幾分鐘的邂逅,大家都有些意猶未盡。

“冬季食物短缺的時候,它們會成群結隊地下來,多的時候,一次能下來20多隻,這群走了,那一群又來了。”余治民說,“這麼多年來,我們都成了朋友,每天我都要上來和它們見面。”

這個觀鳥點成了攝影師的絕佳去處,幾年來,有千余名攝影師來到這裡,用快門留住了紅腹錦雞的美麗倩影。“冬季到三門峽拍攝天鵝、紅腹錦雞,然后再去黃河對面的山西省平陸縣拍攝石雞,這已經成了國內拍攝野生鳥類的經典線路。”張明雲說。

甘山和寺河山都屬於秦嶺山脈東段的支脈,是紅腹錦雞的重要棲息地。2014年,為保護好紅腹錦雞等珍稀野生鳥類,三門峽市在全市設立了12個紅腹錦雞重點保護區,總面積達53萬多畝。

甘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史有庄說:“這幾年,山上紅腹錦雞的數量增長很快,公園職工在巡查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它們。”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1日 10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