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安陸:破解農業面源污染難題 構筑生態農業安全屏障

2018年09月11日07:26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湖北安陸:破解農業面源污染難題 構筑生態農業安全屏障

  洑水車站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區智慧稻田

  2015年以來,作為全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試點單位的湖北安陸,以漢江的支流——府河為核心區域,在兩岸劃定3萬畝基本農田,集中開展高標准化土地整理,形成“田成塊,水成系、樹成蔭”的現代農業種植園區。這其中,重中之重是在環繞基本農田四周的水系,例如,在溝、渠、塘之內,廣泛種植各類水生植物,構建農田綠色生態水網,以水生植物來降解化肥、農藥氨氮磷含量,以減少農業生產對水環境、水生態的污染。

  在安陸市伏水鎮車站村,一套控制50畝稻田智能化排灌系統引人注目。隨著科研人員在手機上的一番操控,水泵自動啟動,將池塘的水灌入稻田。這套被稱之為“智慧稻田”的電子管理系統,主要是對水位進行適時監控,以達到防止排灌漫過田埂,導致氮磷氨成分流入溝渠和池塘。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倪承凡表示,它會設定一個指定范圍,田面水最低和最高的范圍,最低低於多少,它就會在手機上進行報警。將田裡的氮磷氨含量盡量都固定在田裡,減少外排造成水體的污染。

  洑水鎮車站村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核心區廢水收集池

  在這片稻田的四周,5千米長的生態溝渠和6口生態塘堰,則構成了防治污染的第二道生態淨化屏障。這些溝、渠、塘、堰裡的花花草草,不僅美麗多姿,還擔負著淨化濾化的職責。

  湖北省安陸市農業局環保站站長郭棟林說,通過生態溝、生態塘、生態濕地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來吸附水裡面的氮、磷,使農田排出的氮、磷減少50%以上,減少農業生產對水環境帶來的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后的稻蛙基地

  構建農田生態水網系統,只是安陸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第一步。這個市還不斷探索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通過種植方式的革命,來減少化肥、農藥、農膜的使用量,實現綠色清潔化生產,達到為環境減壓的目的。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后的煙店鎮董橋村

  在安陸市煙店鎮橫路村,田野裡,數萬隻青蛙在捕食。這種“稻蛙共生”種植模式,由安陸旺鑫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創辦,流轉的土地超過了5000畝,網絡了4家農業合作社近300家農戶參與綠色清潔生產。

  湖北省安陸市農業局局長李金武表示,農業隻能走綠色發展之路,走生態循環發展路子,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才能夠使生產、生活、生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要通過工程措施,技術措施和行政措施三位一體的推進措施來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疊加,從而推動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后的煙店鎮尖山村

  在安陸,以“稻蛙共生”、“稻蝦共生”、“稻蟹共生”、“稻鱉共生”的多種生態種糧,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種植區域覆蓋試點園區,並逐步向園區模式之外輻射,面積超過了6萬余畝。稻蛙、稻蝦、稻蟹、稻鱉模式,減少了農業面源的污染,而且提高了糧食種植的綜合效益。

(責編:吳曉琴、閆楓)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