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創新 有特色 有技術

深圳大數據助力污染源普查

2018年09月21日19:31  來源:中國環境報
 

“您好,我們在進行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能協助我們填寫一份清查表格嗎?”黎學琴作為鹽田區污染源清查工作的一名一線工作人員,敲開了一家工業污染源企業的大門。

包括鹽田在內的廣東省深圳市11個區(含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

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確保清查工作按時完成?結合深圳本地特點,深圳的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有何亮點?記者近日專訪了深圳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普查辦”)相關負責人。

細節之處見創新

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持續有力地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環境整治組合拳,但深圳市的生態環境還存在污染源底數不清、信息不全、排放不實、去向不明等問題。

“此次污染源普查恰好為深圳全面掌握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提供了契機,同時也為深圳找准治污對策提供了重要依據,為全面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必要前提。”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盧旭陽如是說。

據了解,自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后,深圳就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成立普查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落實專職工作人員和專項經費﹔

印發實施方案,建立調查單位名錄庫,組織入戶清查﹔

開展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業務培訓,1300多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已持証上崗……

在迅速完成國家的規定動作之外,深圳還結合實際開展了不少自選動作。

“比如培訓班內容除了‘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清查技術規定’等專業知識,還包括入戶技巧、入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特殊情況應該如何處理等內容。”普查辦副主任羅華銘告訴記者。

羅華銘曾參與過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她說,第二次做這方面工作,比第一次心裡更有底了,也更有精力把事情做精,做細。

她說的“更精更細”,就包括“一招快速辨別污普人員身份”。也就是說,普查對象可以通過微信關注“深圳人居環境委員會”或是“深圳人居委”公眾號,在“信息查詢”欄目中的“污染源普查人員身份信息查詢驗証”系統內,輸入污普員的10位編號或是名字就可以對上門普查的人員驗明正身。

對於普查員隊伍的形象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統一制作了印有污普標志和身份驗証二維碼的普查員專用馬甲、太陽帽、雨傘、公文包、筆、環保袋等普查用品,樹立了污染源普查“正規軍”的形象。“建立訪者和被訪者的信任非常關鍵。”在這個關鍵節點上,深圳沒少動腦筋。

在保障清查的進度和質量方面,深圳也下了不少功夫。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派駐在各區的督導組。羅華銘向記者介紹,督導組通過督促各區工作進展,檢查清查工作情況和表格填報質量,指導各區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有效推進了全市清查工作的開展。

在保障質量方面,深圳市還開發了定位小工具,黎學琴向記者展示了這個小工具:隻見他掃描了一個二維碼,就進入了一個定位界面,界面上實時顯示所在地點經緯度、定位精度、所在街道、社區名稱、普查小區代碼,並在地圖上直觀顯示普查小區邊界。“這樣確保了普查對象地址和普查小區填報的准確性,使我們的工作更方便了。” 黎學琴表示。

水污染源普查是重點

普查辦常務副主任黃紅斌向記者介紹,盡管深圳市水環境總體逐年改善,但區域性水污染問題仍然突出,與《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因此,針對深圳市的環境現狀,此次污染源普查將以水質達標為導向,突出污染源排水去向和受納水體研究、入河(海)排污口普查,增加水污染源特征指標、第三產業涉水污染源排污分析,切實為水環境質量改善提供依據。

“深圳不同區域的排水情況差異較大,地理分界略顯模糊,企業和普查員難以准確填報排水去向、受納水體等內容。”為解決這個難題,深圳在此次普查中深化污染源排水去向及受納水體調查分析,即通過對深圳市排水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建立污染源—處理設施—受納水體的對應關系,並制作全市排水及受納水體信息查詢地圖和相關APP,以供普查員查詢及填報內容,並為實現河流污染源精細化管理奠定基礎。

電鍍、線路板行業在深圳工業污染源中佔比較大,排放的銅、鎳特征水污染物是環境監管和污染治理的重點。“因此,本次普查在工業污染源和入河(海)排污口普查中增加銅、鎳兩項指標。”羅華銘解釋,根據這些污染物,尋找排放源,再根據這些污染源調查它們的基本信息和活動水平,再由基本信息和活動水平核算它的排放量,最后建立排放量與環境質量的關聯,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改善措施,達到“精准施策”效果。

大數據助力污染源普查

“作為常住人口高達千萬的超大型城市,深圳第三產業的總體排污量大、范圍廣,對環境有重要影響,我們決定必須對第三產業進行排查。”黃紅斌說。

排污量大、范圍廣、更替快的第三產業,對其全部清查勢必會對基層普查人員造成巨大負擔,深圳市的應對策略是利用大數據手段輔助開展此項工作。

據負責此次技術支持的林博士介紹,他們首先收集市場監管、統計、供電、供水等有關部門的相關數據信息,再結合深圳市涉水污染源排查結果,利用大數據分析、排水去向分析等技術手段分析測算第三產業主要涉水污染源產排污情況,並形成第三產業主要涉水污染源產排污清單和專題數據庫。

事實上,大數據不僅應用於第三產業的污染源普查上,在深圳整個污染源普查行動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大數據手段極大地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和數據質量。”黎學琴向記者感慨。一組數據就可以說明問題:通過對匯聚各部門的基礎數據庫進行清洗,分解國家工商、廣東省工商、深圳市工商及統計、稅務等跨部門信息,利用百度、高德、天眼查、阿裡巴巴等電商系統和互聯網公開數據對企業基礎信息數據進行交叉比對和核實,輔助市普查辦查清具體信息並移交清查地址42萬條,覆蓋普查41個行業共計321517家企業,校正13個誤分類為重點關注的行業,剔除超過50%採礦相關企業的錯誤分類,並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額外補充普查范圍內企業信息1.9萬條。也就是說,普查人員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篩查手段對從相關部門獲取的名錄庫進行核實和增補,從而更科學准確地確定清查底冊。

“大數據的利用,讓我們的污染源普查工作事半功倍。”盧旭陽表示。

據介紹,在此次全國普查工作結束后,深圳將緊密結合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和管理需求,充分發掘利用好普查結果,為管理和決策提供准確、科學的環境基礎信息。 (記者劉晶)

(責編:初梓瑞、庄紅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