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城市綠化抵抗不了台風

史軍

2018年09月29日18:12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為何城市綠化抵抗不了台風

  □史軍

  台風“山竹”頂著個植物的名字,但並未對植物手下留情。據報道,在台風過后,僅在深圳一地,被吹倒的樹木就達到了11680棵,很多市民上班的時候都體驗了一把“叢林穿越”。

  與歷次台風的經歷一樣,在這次台風中,損失慘重的仍是桃花心木、南洋楹、垂葉榕和馬佔相思。

  這些被吹倒的樹確實有自己的不足,比如,樹冠大、根系淺、樹葉密集等,這些都是典型的招風樹的特征。其中,桃花心木和南洋楹生長迅速,但它們的枝干都比較脆弱,在台風橫掃的時候,自然會被吹斷。

  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缺點,恰恰是當初我們眼中的優點。在城市最初的綠化過程中,必然會選擇那些生長快、景觀形態好的樹。

  那麼,我們是不是需要給城市換上那些完全抗風的植物呢?這樣的說法未免有些偏激。

  比如,在國內外的研究中,棕櫚類植物的抗風能力都是非常強悍的,這得益於它們稀疏的葉片,以及莖葉內部豐富而強大的纖維。棕櫚類植物能在台風中安然無恙,這本身就是大自然千萬年自然篩選的結果。

  然而,這意味著未來就要選擇棕櫚作為主要的綠化樹種嗎?其實不然。棕櫚類植物根本談不上完美,就拿抗風能力超強的棕櫚植物——王棕來說,也不是完全安全的城市綠化樹種。

  近幾年的秋冬季節,南方沿海城市曾多次發生王棕樹葉脫落傷人事件。王棕的一個葉片就長達三四米,重達十幾斤,這樣一片葉子砸到人的腦門上,不暈才怪。更別說,棕櫚類的植物並不能提供樹蔭遮擋,作為人行道樹其實並不合格。

  說起來,在城市裡種一棵“正確”的樹還真是不容易。

(責編:趙超、楊波)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