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是很多人的最愛。背起精心准備的行裝,然后去探索未知的遠方,而隱藏在深山中的天然巨大洞穴,由於不僅能展現出大自然的粗獷與力量,更能讓人體會到原始的匠心與空靈,往往受到探險愛好者的追捧。
近日,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張遠海和國際洞穴聯合會名譽主席、英國洞穴探險協會主席安迪·伊文思率隊的中英聯合洞穴科考探險隊在廣西鳳山縣“發現”了一個巨型洞穴大廳。地質專家認為,其巨大的體量十分罕見,堪稱“世界級”。
洞穴大廳裡到底什麼樣
10月4日,在鳳山縣平樂瑤族鄉海亭村的弄樂天坑,第29次中英聯合洞穴科考探險隊利用洞穴單繩技術下降到天坑底部進行考察。弄樂天坑位於一片峰叢窪地,是新近發現的天坑。坑口寬約100米,長近200米,天坑最大深度118米。天坑底部的東南方向,傾斜塌陷形成一個巨大的洞穴。
“這個巨型洞穴大廳實際上是去年香港探險隊發現的,因此命名為香港·海亭大廳,這次我們主要是通過三維掃描確定它的容積和世界級地位。”張遠海說。
張遠海介紹,底部洞穴坡度很大,地勢崎嶇。洞內有廊道、廳堂、塌坑以及大量崩塌岩塊、石柱、穴珠等沉積物。
10月4日至8日,探險隊對該洞穴大廳進行了3D掃描,又發現了一處直徑50米、高達150米的天井。此外,探險隊還在大廳內發現了一個豎井,底部與地下河相通。“三維掃描發現香港·海亭大廳保留了很多天坑演化正在發生的崩塌証據,尤其是崩塌發生后所產生的岩石力學變化痕跡,均清晰可見,証明這一帶天坑的演化特點。”張遠海說。
容積能排世界第幾
2013年以來,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專業委員會與英國洞穴探險協會、美國國家地理合作,對我國西南岩溶地區的大型洞穴大廳進行了調查和探測。
根據前期調查成果,專家選取了廣西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紅玫瑰大廳、馬王洞大廳、馬可波羅大廳、陽光大廳,貴州省紫雲縣的苗廳、安龍縣的犀牛洞地潭大廳,重慶武隆喀斯特世界遺產地的雲梯大廳等洞穴大廳進行三維掃描測量。
結果顯示,貴州省紫雲縣的苗廳最長達890米,最寬349米,最高238米,洞底投影面積14.09萬平方米,容積1057萬立方米,為世界容積最大的洞穴大廳。其容積超過了洞底投影面積第一的馬拉西亞沙撈越大廳。而重慶武隆的雲梯大廳、廣西樂業縣的紅玫瑰大廳、貴州安龍的地潭大廳容積分別為621萬立方米、525萬立方米和253萬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第五和第十。
位於鳳山縣的這個巨型洞穴大廳的世界排名預計可能第幾?張遠海表示:“這個洞穴大廳的具體數據還沒有出來,但其巨大的體量堪稱‘世界級’。洞穴最高處達200米,洞底投影面積達7.7萬平方米,僅次於世界最大的洞穴大廳——貴州苗廳。”他估計,該洞穴大廳的面積預計排名中國第二、世界第三,容積可能排名中國第四、世界第六。
巨型洞穴怎麼形成的
截至2017年底,中國發現天坑數量超過250處,國外共發現天坑34處。在這些天坑的底部,往往隱藏著巨大的洞穴。
如此大的洞穴是如何形成的?是地下暗河長期溶蝕造成巨大地下空洞后引起的大面積坍塌嗎?
“這些巨型洞穴都是天然洞穴,大部分都是由於崩塌形成的,和地下河有關。”張遠海說。
“所有溶洞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它們基本上都有著200萬年以上的歷史。”張遠海表示,這些洞穴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証據,是研究岩溶動力系統演化的重要載體,是極具科研價值的旅游資源和地學科普的基地,更是探險者的樂園、勇敢者的天堂。(記者 江東洲 劉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