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料“煉”出循環經濟 華媒探秘湖南永興“無礦開採”奇跡

2018年10月20日12: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廢料“煉”出循環經濟 華媒探秘湖南永興“無礦開採”奇跡

廢料“煉”出循環經濟華媒探秘湖南永興“無礦開採”奇跡

海外華媒代表了解“中國銀都”湖南永興“無礦開採”歷史。 傅煜 攝

境內無任何金屬礦藏,卻是中國第一大白銀產地,鉍、碲產量幾乎佔全球一半,鉑、鈀、銦等金屬產量也居中國前列。湖南永興縣如何創造出這一“無礦開採”奇跡?

正在郴州採訪的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一行,揭開了“中國銀都”永興從工業廢墟中“淘”出循環經濟的奧秘。

位於永興縣境內的中國最大銀樓,系耗費5萬兩白銀、數十名工匠歷經白余天封閉構建而成。 傅煜 攝

永興的稀貴金屬冶煉史可追溯到清朝初期,這裡就掌握了從各類廢物中提煉金、銀等稀貴金屬的特殊工藝。300多年來,當地人不斷創新技藝、整合升級,有效推進稀貴金屬產業從低端生產向高端發展邁進。

“別人想處理掉,甚至出錢找地方堆放的工業垃圾,在我們這裡卻成了寶貝。”指著一團從黑乎乎的工業廢料中剛提煉出的白色鍺,郴州雄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日華自豪地說,“鍺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並廣泛應用於光纖通訊、生物醫藥等領域。”

從工業廢渣中“淘”出的稀貴金屬。 傅煜 攝

該公司另一條生產線上,原先堆積如山的各類工業廢渣料還被提煉成白花花的銀子。“剩下的渣料如何處理,是否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面對華媒代表的這一疑問,雷日華介紹說,經特殊工藝處理,提取出各種稀貴金屬后,最后的廢料還會被制成水泥、磚等城鄉建設用料。整個提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水,也被處理實現循環再利用。

這種將工業廢料“吃干榨盡”的循環經濟模式,不僅解決了城市廢墟的環保問題,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更為國家節約了大量戰略礦產資源。

據統計,通過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永興每年可消化來自中國各地的數百萬噸的工業“三廢”。近10年來,該縣從“三廢”和“城市礦產”中回收白銀1.8萬噸、黃金53噸、銦450噸,其他有色金屬160余萬噸,相當於減少了2億多噸高品位原礦開採量。

早些年,受市場影響和環保政策約束,永興稀貴金屬產業曾面臨何去何從的問題。“轉型創新發展是產業突圍的唯一出路。”雷日華說,當地通過關停並轉將全縣稀貴金屬企業重組成30家,集體遷入柏林工業園和太和工業園兩個“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對園區內企業進行集中治污,徹底改變了永興曾經“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生產場景。

與此同時,通過整合升級、靠大聯強、科技創新,永興縣回收的稀貴金屬,也從金、銀等少數幾個品種,發展到包括金、銀、鈀、鉑、銠等20余種。通過延伸產業鏈,該縣先后開發出4大系列500多款銀制品,鉍合金、鈀材等30多種精深加工產品被認定為環保型、科技型產品,稀貴金屬產業已形成一個年產值過500億元的產業集群。

工藝精湛的銀板畫、鑲玉銀茶壺,時尚精美的各類現代銀飾,走進被譽為“中國白銀第一坊”的鑫達銀業園區,裡面展示的一件件造型獨特,兼顧時尚與實用性的銀制品受到海外華媒代表們熱捧。

對於永興以廢物利用創造的“無礦開採”奇跡,他們紛紛表示驚嘆和贊賞。法中網中文版副總編輯文化州評價說,當地這種綠色環保的“採礦”模式,為日益稀缺的資源找到了一條用之不竭的開發之路,實現了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記者 傅煜 魯毅)

(責編:王紹紹、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