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用國產監測儀 燃煤電廠裝上“千裡眼”

2018年11月08日08:34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首用國產監測儀 燃煤電廠裝上“千裡眼”

近日,記者獲悉,“燃煤污染物超低排放監測儀器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組開發出系列監測儀器,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儀器的技術和市場壟斷,使國產超低排放監測儀器首次在燃煤電廠應用。

“由於國內沒能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導致該類儀器的技術被國外壟斷。”項目負責人、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院長、國家環境保護大氣物理模擬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法華介紹,該項目的研究人員攻克了技術瓶頸,實現了儀器監測的重要指標優於國外同類儀器的目標,推動了我國紫外光譜法監測超低濃度污染物技術的進步。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300多台該項目研發的超低濃度監測儀器在近百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工程中應用,相當於為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工程裝上了“千裡眼”,監測數據可實施遠程傳輸,技術團隊則能更好地指導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的高效穩定運行。

朱法華說,項目成果在轉化過程中,技術和非技術兩個層面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在技術層面,“當我們實現了一系列技術突破,滿懷欣喜地將儀器從實驗室搬到現場,才運行了2周左右的時間,穩定性就出現了問題。”朱法華說。此后半年時間,整個團隊都在圍繞儀器的穩定性開展研究,在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室和現場試驗以及文獻資料的查閱,最終發現了原因,並通過專利技術解決了問題。

“在非技術層面,我們遇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現實問題,尤其是在電力行業,表現得尤為突出。不少人認為國產儀器在穩定性、可靠性和產品性能等方面,都與國外進口儀器存在差距,因此,沒有人敢冒險嘗試使用我們的產品。”朱法華說。

為了使項目成果能夠盡快轉化為生產力,朱法華項目團隊在一家燃煤電廠同時使用了自己研發的儀器和國外進口儀器,經過連續3個月的在線比對監測,結果表明,朱法華項目研發的儀器幾個關鍵指標要明顯優於某國外知名儀器公司的產品。在大量的比對數據和事實面前,用戶主動要求使用國產儀器替換進口儀器。(記者 馬愛平)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