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態城十年蛻變 打造城市新樣板

2018年11月16日08: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中新天津生態城十年蛻變 打造城市新樣板

  今年是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十周年。十年前,這裡還是一塊廢棄土地,如今,這裡已經蛻變成生態之城、智慧之城,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樣板。面向未來,天津生態城已將打造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標杆作為新的願景。

  由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主辦的2018(第六屆)國家城市發展市長論壇近日在天津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召開,論壇旨在探討交流新時代、新理念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與新動向。這是活動自創立以來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舉辦,以后城市發展市長論壇也將永久落戶在濱海新區。

  天津生態城成城市高質量發展樣板

  天津生態城正在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樣板。

  “天津被稱為北國江南、京畿重鎮,全國6座超大城市之一,2017年天津城鎮化率接近83%,位居全國第三。濱海新區是天津市一根扁擔挑兩頭布局結構的東半部分,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張玉卓在論壇上如是介紹。

  中新天津生態城就坐落於此。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大合作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間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市。

  生態城是一座在廢棄土地上改造而來的生態之城,生態城起建之初30平方公裡的合作區范圍內,有1/3是鹽鹼荒灘、1/3是廢棄的鹽田、1/3是有污染的水面。2008年9月28日,中新天津生態城開工奠基。經過十年發展,這裡已經成為一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蓬勃、社會和諧的生態新城。被聯合國持續發展大會授予“全球綠色城市”,被國務院批准為我國首個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

  “十年來我們對鹽鹼體進行徹底改良,大面積用國槐等本地適生樹改良,城市街景、社區公園,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中新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國良指出。

  “區內有一個近3平方公裡積存40余年工業廢水的污水庫,當時國外專家對這個污水庫改造望而卻步,我們自力更生,用3年時間,治理成為碧波蕩漾的景觀湖。取得近50余項國家級專利。景觀湖治理方案技術已經在雄安新區、廣東、河北等地進行了推廣復制。”王國良不無自豪。

  此外,生態城建設之初就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態城市建設的指標體系,用來指導規范生態城市的建設。這些指標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比如在再生能源利用指標方面,廣泛應用太陽能、光能、地熱能,年發電量達到1400萬千瓦時,8萬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同時嚴格實行100%的綠色建筑標准。

  生態城還有效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中新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楊志澤表示,生態城自建區之初就確立了綠色產業發展路徑,堅決摒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企業,大力引進低能源、低投入、低排放且擁有高知識含量、高附加值的項目,著力發展文化創意、互聯網、旅游和健康等產業。

  比如,在培育智能產業方面,神州數碼、華為等領軍項目已經落地,帶動了大數據、雲服務、智能設施等產業的發展。文創產業方面,積極與文化部及北京朝陽區、中關村等對接合作,不斷提升動漫園、影視園的產業聚集能力。同時,為網游、電競等新文創產業的發展創造條件。

  目前,生態城注冊企業超過7000家,注冊資本2700億元,北京企業佔到45%,現代服務業佔比達到91%。

  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生態城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據楊志澤介紹,在社區治理方面,每一個生態社區都規劃建設一個“社區中心”,確保生態城居民在步行15分鐘的范圍內能夠購物、看病、娛樂。

  在構建優質化、均衡化的公共服務體系方面,實施“公共服務牽引發展戰略”,大規模建設教育、衛生、體育、社區中心、社區公園等民計民生設施。比如,通過集團化、優質化、均等化辦學,創造公平而高質量的教育環境,引入南開中學、北師大附中、天津外國語附屬學校等10所優質中小學和13所全國知名的幼兒園。建立“家庭醫生—社區醫院—綜合醫院”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了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模式。

  智慧城市也是天津生態城的重要特征。楊志澤介紹,生態城在對智慧城市進行頂層設計的同時,促進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智慧項目落地,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家居、智慧醫療等注重智慧體驗的應用項目正在由概念變為現實。比如在全市率先開展5G創新試點,建設了智慧燈杆、智慧公交站,引入無人超市、無人售貨車、無人餐車等。中心大道兩邊的公交車站都是智慧車站。

  打造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標杆

  今年是生態城第一個十年圓滿收官,也是謀劃實施下一階段發展目標的起步之年。據介紹,生態城正大力發展集聚經濟、開放經濟、智能經濟,加快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努力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示范城市。

  “過去的十年裡,中新天津生態城在城市建設、環境治理等方面打下了基礎。接下來,將全面實施創新超越行動計劃,加快建成國際合作示范區、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產城融合示范區、智慧城市示范區。”楊志澤透露。

  “目前,我們還在制訂推廣智慧城市的標准,確定可持續開放的智慧城市發展模式,加快智慧園區、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一系列建設,努力成為天津智慧之城的樣板,成為全國智慧城市的典范。”王國良說。

  楊志澤表示,下一步,天津生態城將以打造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標杆為願景,在綠色產業、生態環境、社區治理、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實踐,向全世界展示生態城市的完整形象,成為中國向國際社會展示綠色發展成效的窗口和對外交流的平台,真正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綠色、智慧、融合”成城市發展共識

  “城市的發展要以產業為支撐,制造業匯集了科技創新,帶動了服務業興起,促進了城市繁榮,應該成為城市產業的根基。然而,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工業必須調整結構、根治污染。”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在論壇上指出。

  李毅中說,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加快企業特別是重化工企業的技術改造﹔積極培育、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推行能源革命,減少資源環境負載﹔准確把握城市規劃,建立綠色發展評價體系。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高國力認為,生產的高效、高端、高附加值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城市居民便捷、舒適的生活質量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要素﹔生態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包括自然生態的保護建設,工業和生活污染的治理和防護等。

  “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發展動力的變革。”民革中央原專職副主席、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何丕潔表示,發展動力的變革首先要從綠色發展與創新驅動入手。此外,“高質量發展的城市一定是智慧型城市,而智慧型城市的建設也能為廣大企業通過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提升發展質量,提供難得的商業機會。”

  在十二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省原副省長石軍看來,城市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聚集區和制高點,應該著力提升融合發展水平。融合范圍要廣,融合要素要多,融合層次要高。“國內外實踐表明,城市融合的范圍越廣、要素越多、層次越高,發展的成效就越好。”

  石軍表示,推進城市經濟融合發展,需要推進經濟要素優化,凝聚各方推進力量。“隻有發揮好政府的引導和協調作用、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學校的人才培養作用、科研的成果支撐作用、金融的資金保障作用,才能有序有力有效推進融合發展。”(記者 班娟娟)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