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項規劃陸續出台 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建設提速

2018年11月17日10: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正在崛起的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 孫克亮 攝

  隨著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總體規劃、22項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陸續出台,該生態示范城建設提速。16日,武漢市蔡甸區召開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建設推進大會,提出至2027年將中法生態城建設成為中法合作之城、低碳示范之城、產業創新之城、生態宜居之城。

  據武漢市蔡甸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項目落戶在風景秀麗的武漢市蔡甸區后官湖區域,旨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挑戰,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道路。這也是繼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之后,中外政府達成又一個重要生態示范城建設國際合作項目。

  該項目自2014年簽約以來,在中法兩國政府高度重視下,成立了以住建部牽頭、發改委等13個國家部委及湖北省及武漢市共同組成的中方協調組,先后完成了生態城總體規劃等規劃框架體系,聚集了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等產業體系,啟動了地鐵蔡甸線、地下綜合管廊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國家部委、湖北省及武漢市相繼出台了多項支持性政策舉措。

  圖為,正在崛起的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 徐金波 攝

  近日,武漢市蔡甸區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政府引導,創新驅動﹔規劃引領,統籌推進﹔深化合作,全面開放”的基本原則,出台了《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十年發展行動綱要(2018—2017年)》,提出從2018年到2027年有步驟、分階段推進,用3年時間形成雛形,5至8年時間出形象,10年時間基本建成對接融入“一帶一路”的開放平台、建設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新城和展示“三化”(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建設成就的靚麗窗口。

  其中,近期基本形成生態城框架雛形,核心啟動區全面建成,城市規模達到7平方公裡。中期,生態城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十字雙軸、東西雙心、南北雙園、多廊多組團”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規模達到12.5平方公裡。遠期,生態城逐步成熟完善,主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一座“中法合作之城、低碳示范之城、產業創新之城、生態宜居之城”崛起於大武漢。

  “十年看三年,三年看頭年”。中共武漢蔡甸區委書記、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管委會主任陳新垓表示,從現在開始到2019年底,是該生態城基礎設施框架雛形、實施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開局起步關鍵時期,必須突出重點、培植亮點、打造引爆點,全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治理等各項重點工作,奮力實現生態城建設發展良好開局。2019年,生態城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將達300億元。

  特別是在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確定的4平方公裡核心啟動區,將按照組團式發展要求,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實現“三生融合”,一方面加快推進中法企業中心、招商蛇口中法意庫、優炫信息安全產業園、太空科創園、華建智園、中軍哈工等項目建設,另一方面持續引進人工智能、教育培訓、科技研發等綠色低碳產業,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總部經濟、創新研發、創意設計、文化旅游等四大功能為主的總部引領組團,打造核心啟動區升級版。

  在當天舉行的推進會上,為借鑒中新天津生態城發展經驗,武漢市蔡甸區邀請中新天津生態城相關負責人,分享了如何在一片鹽鹼荒灘上建設生態城的經驗,以及在規劃設計、行政管理、環境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典型經驗和做法。(鄔登運 孫克亮 徐金波)

(責編:丁亦鑫、董菁)

環保要聞